主持人语 全纳教育原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获得通过的。全纳教育倡导“零拒绝”,认为特殊儿童有权在普通教室接受高质量的、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平等的教育。
近年来,全纳教育逐渐成为全球特殊教育领域讨论最热烈的议题。那么,我国如何推进这一教育新理念?本期刊登三位专家的观点,以期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本报北京8月19日电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非今天就全纳教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纳教育与其说是一个准确的教育学术语,倒不如说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价值追求。要实现这样的理想、追求和目标,需要打破教育等级界限。
肖非说,教育公平的理想需要学校的变革来实现,而特殊教育从重视学生的缺陷转向重视学校的能力,希望通过学校人与物等资源的优化组合,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全纳性学校。全纳教育就是要打破教育中存在的等级界限,消除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隔离、缺乏合作的二元机制,通过学校改革与资源重组,建立公平的学校体制。
肖非指出,全纳教育只是众多特殊教育发展理论范式中的一种,它的存在不应以取消、禁止其他理论范式存在为前提。我国特殊教育研究应加强实证研究的规范,以问题研究为取向,使特殊教育学科体系建立在科学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生成富有本土化的全纳教育理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应该重新组合、建构、全纳为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以满足所有儿童的学习需要。本报记者 刘小兵采写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