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男播:日前,由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共同主办的《城市记忆--百姓之家》展览和观众见面。展览复原了从50年代到现在普通北京人的家居场景,800余件“老物件”在展览中展出。
女播:这些昔日人们吃穿住行使用的“老物件”,讲述着六十年北京人的梦想和追求。
【<同期声>】
观众:这是你爸小时候、妈妈小时候,就是这种理发的椅子,现在不一样了吧,——对,都是那种现代化的了。
对我是一种回忆,因为我们小时候,非常清楚地记得大衣柜,包括八仙桌,还有座钟啊,都是一模一样的。
【正文】
刚刚走进展厅,这位女士就被这些熟悉的老物件深深吸引,忙着将过去的生活一一还原给儿子,但这一切对于接近千禧年出生的儿子来说,无疑是陌生的。
【<同期声>】
观众:第一次看到这些东西比较好奇。
【正文】
然而在展览现场,年长一些的观众对老物件的饱满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个人。“无所不包”的老票证,回忆着过去的岁月。羊拐、弹弓、小人书还有各式铁皮玩具,珍藏着六、七十年代童年的美好记忆;“百灵”收音机、“海鸥”相机,记载着“实现四化”的梦想;“雪花”电冰箱、寻呼机、大哥大折射着经济腾飞的印记。
【<同期声>】
策展人 朝阳区文化馆馆长 徐伟:五十年代、六十年到七十年代,文革期间一直到九十年代这些东西。
【<同期声>】
记者 邓耀明:每一件展品似乎都很容易牵动你记忆深处的那根心弦,这满墙的照片,或者是家人的合影,或者是亲朋好友的留念,是否当年就挂在您家的墙上。
【正文】
如今已经远离我们的这些老物件和片段的影像,恰恰可能触碰的是您最温柔的记忆,看着老皇城根儿下曾经熟悉的场景,观众贾俊学不免感怀。
【<同期声>】
观众:因为这是我儿时玩得地方,而且还在记忆当中,现在好像看到它们,又回到那个时候,特别激动。
【正文】
贾俊学还把家里珍藏的一个玻璃凉杯捐了出来,这件过去家家都会有的物件如今几乎成为文物。
【<同期声>】
观众:应该有一个盖,底下还有一个托儿,我和妹妹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用这个杯子倒水解渴,那时候就凉白开。
【正文】
如今,随处喝到爽口的冷饮已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那个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今天的多彩生活,70年代末,如果拥有这样一个“电驴子”,也是一件风光的事情。
【<同期声>】
观众:直行就是冲上,如果您右转弯,您就手扳,一扳过去摁嘀嘀,转过去了,好让人家注意,您要是左转,您还要扳回来,一般的家庭条件好的,人口多挣钱多的,买一个大伙儿轮流骑。
观众:现在再看起来变化和发展,再看看我们过去穿的、用的,和现在所用的,告诉孩子,前后对比起来,孩子会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正文】
不同时代的老物件,不但展示着中国社会风貌的变迁,更多的承载了中国人不变的亲情和温暖。据悉,该展览免费参观,将于一直10月31日。北京台报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