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是一部活着的、完整的浙东民居文化史。人们都说,若非交通不便,前童极有可能是第二个周庄
700年光阴唱一曲前童恋歌
浅草
浙江宁海的前童,是一座积淀深厚的古镇,已故的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曾对其称赞不已,这样评价心目中的前童:古镇随处可入画。
信步卵石街巷
五月,在一个斜风细雨的春日,可谓青山绿水,烟雨小船。
在甬台温高速宁海南口下高速时,却又是另一番气象,雨住了,偶见蓝天白云。拐进一条乡道走上五公里左右,就到江南名镇前童了。
停车望去,眼前的景象与普通的小镇无异,拥挤而混乱。然而,当我们穿过浮躁的人群和杂乱的店铺,走进老街,恍如穿过时光隧道,到了另一个世界。卵石曲径,小桥流水,青砖黛瓦,镂棹雕棂,这才是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前童古镇。
沿着卵石铺就的小径走进前童古镇,触目皆是明清古建筑。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院落、祠堂、亭台、牌坊、街巷,自成格局。
老宅的屋基也多是用卵石垒砌,祠堂、水井、渠道错落;潺潺溪水在门前流过,溪中悠然自得的一群群红白锦鲤,更为古镇添加了几分野趣。
古镇是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而建的,南街北街是外围,花桥街、石镜山路、双桥街为内围。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
前童的建筑具有深厚的古味,花栏杆和石花窗在山墙上对位布局,文字和雕刻内容相辅相成,如石花窗上的“刘海戏金蟾”、“双龙夺珠”、“香草龙”等等,皆为民间视为吉祥如意的一些传统图案及纹饰,异彩纷呈。最令人称奇的是,整个前童的石窗花图案,竟没有雷同的。
惊叹时间画廊
七百多年来,前童的古老民居,几乎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而且独具江浙特色;梁枋门窗上的精美雕饰,处处透显出昔日曾经的繁华。
“职思其居”,是清代举人的居宅,曾出过三位秀才。红条石门台上刻着“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家训。庭院为当地典型的四合院,中间由二层木楼木隔出几重庭院;正壁上,当年中举的喜帖尚依稀可辨;天井宽敞,遍地是用卵石铺砌的金钱状图案,蕴含“金钱铺地”之意。
“五福临门”,建于嘉庆年间,屋顶有前童唯一左右对称、高耸入云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门柱上那两只活动的倒挂狮子,表示事事如意,暗喻着古代家庭老少之间的生气和乐趣。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五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这就是宅名的来历。
“童氏大祠堂”,建于明洪武18年,硕儒方孝孺亲自参与了设计,是典型的隋唐风格明式建筑。“诗礼名家”匾额高悬当中,门口竖有两对长方形花岗石桓杆夹,堂内立有一块清道光三年的“祖训碑”,是前童先祖教育后代要“耕读传家”、“奉礼完课”的族训。
前童的古建筑,最具特色的当数那些色泽粉红的石花窗。沿街墙面多以宝瓶、蝙蝠、寿字、万字、花卉瓜果、祥龙、鲤鱼等组成装饰图案,老宅山墙上作为窗户的花栏杆,尺度较小,却很细腻,内容有“状元及第”、“五福临门”等,文字雕刻居多。
前童素称“诗礼名家”。早在明初,童伯礼就筑“石镜精舍”,以聚六经群书数千卷,先后两次礼聘当时为朝野推崇的方孝孺前来讲学,课教子弟,开启文明,奠定了儒乡基础。自此,前童人一代复一代地耕读敦睦,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
呼吸古镇气息
观过“谨节堂”、“聚书楼”、“集贤斋”,览过“鹿鸣山房”、“德邻书院”,书院前童已深深印入脑海。
为了能一睹古镇全貌,感知整体,我们登上了镇前的鹿山。鹿山不高,因形似卧鹿而得名,可以一览前童全貌。与鹿山遥遥相对的是塔山,两座孤山是古镇的屏障,梁皇溪环村绕过,与白溪合流于村东。前童人的先祖就是按照八卦原理,开渠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构建成“水八卦”的。幽碧的流水,遍泽前童的家家户户,不似水乡,胜似水乡。
远古的气息总是充斥在呼吸之中,蜿蜒曲折望不到尽头的街巷,斑驳砖墙上摇曳的野草……尤其是这里的“静”,能给人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这种感觉又有点陌生。
黄昏,夕阳为古镇添加了怀旧的暗色调,众人再度步入老街,静静坐在溪边的长石条上,看着古风犹存的老屋古巷,溪边洗菜涤衣的村民,良久不愿离去。
与苏南浙北富庶的水乡不同,浙东浙南的古村镇,大多数还是原生态的。尽管前童的老街古宅已被圈起来收取门票,但那一大片的明清建筑仍有原住民守护着,年复一年地在那里生活着,从而使前童充满着生气,也保留着古镇代代相传的味道。
往来的村民和日常的生活场景,时时提醒游客,这里不仅是供人赏玩的景点。前童,是一部活着的、完整的浙东民居文化史。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