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香港书展显创作新世态 摄影画图也可成作家(图)

2009年08月20日17: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青年周末
跃然纸上的九龙城寨看起来很像电影《功夫》里的猪笼城寨

年轻作家创作大赛的海报,充满童稚的梦幻感,这样的风格在同类比赛中非常罕见

  用纸折出的三代人住房史

  “2007年8月,我买了层要供20年的楼;2008年4月,我的宝贝女儿出世;2008年10月,我辞掉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我和太太买的股票跌了一半以上。30岁做了阿爸,在人人都觉得最紧要的是有份工作的时候辞工,为的是完成一个心愿。”

  在《香港弹起》两块巴掌大小的序里,刘斯杰总结他两年来的生活变化。

这个最擅长玩变形金刚的人一直以来的工作都是动画导演、插画师。他戏称自己的特长在于“闭着眼睛都能迅速把汽车变成人,再把人变回汽车”。 已经是孩子她爸的人最喜欢有关魔法、神话和幻想世界的小说、电影。

  2008年7月他在为一部独立短片搜集资料,于是走进街头巷尾,跟老街坊居民聊天,偶然间,他“抬起头来,好好看了看我长大的这块地方,原来自己对它一点也不了解。”

  在受到动漫书《Nadia》的启发后,刘斯杰决定用立体纸模型来创作香港特色的建筑。而样本,就是自家从阿公阿婆,到爸妈叔婶和他们小夫妻三代人居住过的房子。

  《香港弹起》中开篇的建筑是 “统一大药房”。这幢典型的广东骑楼(也叫唐楼),临街而建,楼层覆盖着街道,底层商住,上层民居。中学时代,刘斯杰每天都从这里经过两次,但他从未停下脚步细看那些牌匾和窗户里的人家。楼房被拆除后,他才从老照片的影像和奶奶的回忆中了解这幢楼。当初奶奶刚来香港时就住唐楼,木板隔成单间,包租婆极其精明,邻里间无隐私地隔板而居,只能共用大厕桶……

  接下来是爷爷在二战后住的沿山而建的悬空木屋、一家七口挤在一起的“白鸽笼”、迷宫一般层叠密匝的九龙城寨、两房一厅住下九口人的“大单位”公屋、爷爷奶奶安居晚年的商住两用的楼房。

  这些生活发生的场所,被刘斯杰用纸糊出来,成为立体呈现。虽然他更擅长绘图,但是依旧用中英文写了两份说明,做成各5000字的小书。“最难的就是制作,比如要选择多厚的纸,即能让建筑物顺利弹出。”

  集体弹起香港社会的回忆

  刘斯杰在《香港弹起》的序里写道:“事实上,这些建筑不只是一个居住空间,它承载了时间、历史、人情,也是不少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他在接受邮件采访时说:“弹起,是我太太取的名字,刚开始是单纯为了翻译立体书 pop-up这个英文词,说明打开书时候,‘弹起’的这种动态。但也是我家人和香港居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何逆境自强的状态。希望能带动三代人的回忆,让香港人多细看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希望金融海啸当前的香港,经济能一步步改善,也弹起。”

  书中的六处建筑,至今只剩最后一处还没被拆。为了获得关于房子的资料,他寻亲访友、看老照片,拍楼宇原址。

  在书展现场中,李安记得最常见的情景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翻看这本书,手指从那些建筑表面轻轻滑过,说:“看,我们以前就住这样的公屋,没有淋浴间和独立厕所”。

  李安对刘斯杰的评价是“他是那种疯狂的人,买了很多立体书来钻研。这件事没有先例可言,在他来说,是个奇迹。”

  文化评论学者、专栏作家马家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香港弹起》这本书产生的大背景:这种对旧区、本土文化的注重和表现,是近来香港非常常见的,并非首次。2003年开始,大家对社会的关怀意识加重,在争取表达对社会的看法,香港人越来越强调“文化保育”,出现了各种通过漫画、插画和图像来回忆本土文化的作品。法国和德国也有很多呈现老建筑的立体书,台湾的老火车站、老总统府也被做成过立体书。

  “香港不断盖楼、房子拆得很厉害,大家觉得这些都需要保存这些就要消失的东西,所以整个香港都在关注物质性的那些街道、景观、老式的商标、神像”,梁文道与马家辉一样,都是本次香港书展大使。

  实际上当初刘斯杰的六个房子中,只做好三个,拿着只有一半的成品和一份计划书参加了年轻作家比赛。“但是他的作品得到8个评委的一致通过。”李安向本报记者介绍。

  “这些作家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感情很丰富,很爱香港,他们对这片土壤很有感情。”李安的这个观点,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近年来香港年轻人对于本地文化的热切关注。

  摄影家、画家、插画家都叫作家

  和刘斯杰一起从“年轻作家创作大赛”中胜出的,还有另外7位。这8个人的作品看上去非常不“正统”,他们几乎改写了作家这个身份特有的定义:不再是以写作为业,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画神像的•女儿——我的元朗街坊志》是本妈妈给女儿讲以前的神像作坊的图画书;

  《香港华尔街的孩子》作者在投资银行工作,用女孩子的笔触描写了投行的故事;

  《后遗-看不见的城市照相簿》是一位弱视的大学生记录香港城市景观的诗集;

  《大捞便•细捞便》则用俏皮的漫画,画出了渔民和他们的后代的海上生活;

  《香港の蛋-建筑与人的对话》作者是建筑系的硕士,把33个香港的建筑个案比喻成了香港的蛋挞和各种港菜,要展现香港人的空间灵感;

  《上•下禾峰》出自一位专爱画小人的年轻人之手,作者用丑丑的铅笔画记录了村子里的美发店、蒸煮食摊和已经退休的古惑仔们的轶事;

  《英伦书艺之旅》的作者出身视觉传达科班,把伦敦游历所学拿来研究香港的书籍设计 。

  加上《香港弹起》,八部作品里有一本手工立体书,三本漫画,两本图文并茂的影像集和两本文字作品。

  这种新作家组合的产生跟比赛规则不无关系。年轻作家创作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要求非常简单: 作者35岁以下,以香港为题,体裁不限,字数1万到5万。看看那张漫画家小克为比赛创作的海报吧!可爱得一塌糊涂:彩色铅笔风格的画面,一帮孩子闭着眼睛天使般在空中飞翔 ,有的人像在梦里一样捧着书,整个海报充满了童话般的梦幻感。

  这个旨在帮助年轻人出书的比赛由新鸿基地产和香港三联书店合办,三联副总编辑李安告诉记者,为了突出跨界的特点,鼓励多元化的作者,主办方请来的评审中有漫画师、设计师、动画公司的老板,比如著名的动画制作大师黄宏达就是刘斯杰的导师。选手们可以带着半成品和计划来,报名之后先跟着各自的评审学习三个月,然后作品经过出版社三个月的编辑期,最后出书。“让每个人都写十几二十万字的长篇大论不现实,有的人文字漂亮,有的人擅长视觉表达”,李安这样评价他们选出的年轻作家。

  香港发行量最大的免费荐书杂志《读书好》,也在新一期的书展专题中推荐了这8本新书。《读书好》的创办者梁文道也是告诉记者8本书中他买了7本。当记者就年轻作家视觉化的采访他时,他表现得毫不意外:“内地的书目前还是偏向文字,但是强调设计是世界性的趋势。今天发生在港台的情况,将来肯定也会发生在内地。”

  他认为在台湾,这种情况更明显:“二三十年前,台湾最有创作力的年轻人都充满了文字才华,那时候有创意的人都去写小说,现在的创意人都去做摄影师、建筑师、设计师。最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各种各样的杂志无论平面设计的、建筑的、绘画的、服装设计、包装的,都花很大心思去弄设计。”

  《香港弹起》的编辑饶双宜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学读硕士,她还在实习的时候就被李安挑出来做《香港弹起》,正因为她之前学习创意专业,对漫画、图像感觉很好。“香港年轻人爱看杂志,文字不是太好。香港跟郭敬明一样年龄的人,文字都没有他那样的功力。香港年轻人喜欢看杂志,不会很重视文字,念的大学跟设计有关的专业很多,所以视觉感很好。”

  “过去对作家的理解太狭隘,现在什么人都可以成为作家,都可以出书。”梁文道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