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网瘾少年在“网瘾训练营”被殴打致死事件在网络中激起巨大反响,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瘾戒除机构的关注。24日,本网独家披露该事件的重大进展,伤人者和训练营股东分别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受害人家属获得100万元赔偿。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已经达1300多万,戒除网瘾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网瘾治疗为何有如此大的市场,这样的规模又该如何管理,青少年及家长在面对暴力和非法的治疗手段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5日,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教授和全国律协刑辩委员会委员张燕生律师分别接受了正义网记者独家专访。
警惕网瘾妖魔化成为不良机构圈钱的法宝 据皮艺军教授介绍,有些人将网瘾称为电子海洛因,它会令人产生依赖症状,但是网络沉迷者并没有丧失对是非的价值判断和对自身行为的识别能力,所以它是否属于精神疾病还是有很大争议,将其作为心理疾病进行治疗更为恰当。而媒体和一些治疗机构对网瘾的描述往往会产生妖魔化的效果,“有些机构希望这种妖魔化可以给他们的治疗带来更多效益、更多市场”。目前戒网瘾产业能达到如此规模的原因,除了网络的普及,网瘾少年数量的不断增多外,也与社会和家长的过度忧虑不无关系。
皮艺军认为,家长们应该理性看待网瘾问题,可通过一些健康的行为疗法和共情训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减轻他们对网络依赖。
网瘾治疗确实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 网瘾群体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网瘾治疗确实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存在的必要。但是,这一行业到底属于医疗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尚存在很大争议。网瘾戒除机构的设立资格和监管模式以及收费标准均缺乏国家的统一标准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点,两位专家都表达了一致的态度。
皮艺军教授认为,“国家需要制订标准,通过行政强制的方式用具体行政法规对这类机构进行规范,任何治疗都要在保护孩子的基本权益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这类特殊行业的收费制度需要透明”。
“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盈利空间促使以营利为目的网瘾治疗机构不断加入,违法经营或使用违法手段进行治疗的机构需严格取缔。加强对现有网瘾治疗机构整顿清理的同时,需要法律、医疗、教育工作者尽快对这一现象共同进行研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张燕生律师说。
违法治疗造成伤害需担刑责 治疗机构亟待规范管理 网瘾与毒瘾、精神病是不同的,按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对吸毒者和扰乱社会秩序的精神病患者,公安机关有权送其去接受强制治疗。而“网瘾”患者,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强制送孩子去治疗则是家长们。《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来“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电击,捆绑,殴打体罚显然不能做为适当手段。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孩子通过治疗不但没有摆脱网瘾反而令身心受到了很大伤害,家长和受害的青少年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网瘾戒除机构又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张燕生律师给出了以下建议:对于那些被公安机关界定为非法经营的治疗机构,学员有权利要求其退还所交一切费用,而那些挂靠在正规教育或医疗机构的戒网中心因治疗手段不当而给学员造成伤害的,被挂靠单位也要作为责任主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则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有关专家表示,无法否定一些治疗机构帮助网瘾青少年回归正常生活的美好愿望,而家长望子成龙关心孩子的心情也是实实在在的。但毕竟目前网瘾治疗手段仍在在探索阶段,是否有效暂且不论,起码的安全还没有得到保证。期待社会和有关部门对网瘾预防和治疗给予更多重视,尽快制订一套有效制度,为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见习记者安扬) (来源:正义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