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枚国产火箭25日携带一枚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中新网8月26日电 韩国首枚运载火箭25日携带一枚实验卫星发射升空,但未能进入目标轨道,宣告属于部分失败。台湾《联合报》刊文分析说,从中反映出技术依赖的悲哀,暴露出“国家荣耀”背后的巨大阴影。原文摘录如下:
虽然携带的卫星未能进入预定的轨道,韩国总算是完成第一枚太空火箭“罗老号”的发射,成为全球第10个以本国火箭运送卫星上太空的国家。
东亚日报分析,一周前发射倒数计时阶段临时喊停,暴露出“国家荣耀”背后的巨大阴影。
“罗老号”使用液体燃料的第一节火箭由俄国制造,使用固体燃料的第二节火箭由韩国自制。
上次发射叫停,就是因为最重要的第一节火箭氦气舱的实际压力与仪表测知的压力不符,导致发射自动停止。
韩国号称与俄国“共同研发”第一节火箭的液体燃料发动机,但在查明故障原因的过程中,韩国插不上手。韩国宣称与发射台相关的技术有80%为本国研发,事实是韩国向俄国买技术,但俄国并未转移核心技术。
韩国政府2002年在没有相关技术的情形下展开火箭研发,当时的盘算是藉由向他国购买现成的技术,自行仿效研究完成“大跃进”。
韩国2005年与俄国签署合作协议,根据俄国要求签署的“太空技术保护协议”,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技术禁止转移,加深了韩国与俄国间的技术从属关系。
归根究底,还是研发的老问题。捡现成的当然最方便,但是各国不可能轻易转移关键技术。日本丰田汽车2004年曾向韩国起亚汽车提出共同开发油电复合动力车的建议,如果起亚答应,将可利用丰田的技术和零组件轻易打进油电车的市场,但是最终可能将依赖丰田的技术,可说是短多长空。对技术的依赖换算成专利和授权使用费,韩国在2007年多支付给日本5.2亿美元。
起亚决定自力研发,总算推出国产的油电复合动力车。罗老号的发射从临时喊停到现在“部分成功”,都反映出技术依赖的悲哀。(张佑生)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