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衡东县农民龙金平接到一张特殊的订货单,订货单来自北京人民大会堂,订购180万枚咸鸭蛋。龙金平带头加班加点,如期完成了订单任务并送货到北京。
今年国庆前夕,龙金平依然奔波在送货路上。
本报记者龙源 实习生孙丽芳 衡阳报道
“不‘玩蛋’,就得‘完蛋’”
今年38岁的龙金平是衡东县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龙金平“玩蛋”,还得从他小时候讲起。
那时龙家很穷,父母每天披星戴月地劳作,年头忙到年尾,家里还常常揭不开锅。9岁那年,龙金平发现附近的霞流火车站有很多铁路工人,一切生活用品都是向周边农户买。“假如把家里积攒下来的舍不得吃的鸡蛋卖给他们,不就有现钱了吗?”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龙金平提了家里仅有的20多只鸡蛋去火车站,果然,20多只蛋被两个职工全买下了。龙金平跑回家,以略低于出售价的价格向周围邻居收购了20多只鸡蛋,第二天一大早就提去火车站卖了,每只鸡蛋净赚两分钱。从此,他每天放学回家后就向附近村民收购蛋,第二天转手卖给火车站的职工,以解决家里的部分生活费和自己的学费。
1980年,龙金平高考落榜。“不‘玩蛋’,就得‘完蛋’”,龙金平立志要干出点名堂。事后看来,龙金平很庆幸当初作出的决定。
从事蛋品贩运掘到第一桶金
那时政策还没有放开,龙金平就着手从事蛋品贩运。他将周边村庄农户的蛋收购后卖到广州、衡阳等大中城市,和爱人陈香萍每人挑一担鸡蛋,偷偷摸摸爬上火车,提心吊胆躲过列车员的检查。车到广州已是深夜,他们又将鸡蛋挑到10公里外的市场贩卖。一次来回七八天,可净赚四五十元。几年下来,他掘到了第一桶金。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全乡20多台卡车来回穿梭,使霞流的农副产品不但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钱,李花村也迅速形成蛋品加工联合体20多个,年产值上千万元,仅此一项,人平纯收入就达到1200多元。
龙金平发现每年二三月与中秋前夕蛋品价格比平时高出三分之一,于是对蛋品贮藏着了迷。1993年底,他风尘仆仆赶到广东华南食品工业研究所找到专家,哗啦啦掏出5万元钞票:“只要将鸡蛋保鲜技术研究出来,这5万元归你们!”专家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试验,终于将保鲜技术研究成功。龙金平如获至宝,1995年进行鲜蛋贮存,待价格上涨时尽数卖出,获利近10万元。
“三湘咸蛋王”每年“产”蛋超亿枚
2000年以来,龙金平先后与人民大会堂后勤处、中央电视台后勤处、沈阳好利来公司等多家大型单位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与全国50多家大型食品厂建立了稳固的供销关系,每年可拿到近1亿枚的销售订单,销售额占到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
如今,龙金平投资建成了一条咸蛋黄生产线,形成了种、养、加工一条龙,产品远销国内外。他的公司每年加工蛋产品1.2亿枚,他也被誉为“三湘咸蛋王”,组建了全国最大的咸蛋黄加工基地,在当地成了名人。
龙金平告诉记者,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省移民开发局支持下,他获得了信贷支持,还有许多政策优惠,今年他又投资1200余万元,建起了3条新生产线和一个容积达10万吨的大型冷库。同时,他又承包了500亩农田和200亩水塘,在目前已解决157名工人就业的情况下,可以再安排100名农民兄弟就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