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涟水八月二十七日电 题:拓宽创富路 苏北涟水打造县乡村三级创业平台
中新社记者
王永志
江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全国十强县,无论风吹雨打,江苏一直占有好几席。但是,一条长江,在地理上把苏南苏北分隔,在经济上也有落差。
然而,地处苏北的涟水县却不认命,不服输,以发展为使命,力求达致“苏北争上游,淮安争一流,全省争进位”的目标。而其杀手锏就是拓宽创富之路,努力打造“县有工业区、乡有集中区、村有创业点”的创业平台,构建创业载体。
或许有人说,这一招,不是在走苏南老路吗?曾在江苏多个县区任职的涟水县委书记李卫平却有不同的解读。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思路不同于苏南地区曾经走过的“村村冒烟、户户点火”的做法,一是严禁“冒烟”、“点火”,绝不搞污染项目;二是侧重在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搞大企业的配套产品、利用本地资源的行业和面广量大的手工业,有些村级创业点就布在老百姓家里,不需要单独占地;三是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的产品大部分是不适宜进开发区的门类,做到合理分工。
涟水并不强求所有乡镇都要去搞一个像模像样的集中区,而是对有条件的乡镇,要求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集中区;对不具备条件的乡镇,则要求其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去建集中区,不脱离实际财力举债建华而不实的空架子。
坐落在淮安市东北隅的涟水经济开发区十年磨一剑,迄去年止,园区投产企业累计完成GDP十九亿元人民币,实现销售收入七十一亿多元,实现入库税金一点五三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一成二、三成和六成一。
乡工业集中区则凸显高起点、大手笔特点,如黄营乡把乡工业集中区定位为“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东部配套区”,计划经过三至五年努力,工业集中区销售收入十亿元以上。而对一些经济基础薄弱、区位优势不明显的乡镇,则鼓励其借助民力、依靠外力在村级创业点建设上做文章。
“村有创业点”囊括工业、农业、商业等多种形式,更是“涟水模式”中最有创意的举措。在三年时间里,涟水县启动总投资五亿余元,在近三十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相继建成了桃柳、张码、振丰、淮浦四个中心村。目前,桃柳家园、张码中心村、振丰中心村、军民中心村已经全面竣工,全面交付使用,极大地解决了百姓住房、企业员工用房、创造就业机会等民生问题。涟水青年刘广社外出务工,学得一手几乎失传的云锦绝活,回乡创办华夏云锦制造有限公司,带动四百余人进厂就业,产品供不应求,新加坡等地客商专门前来订货。龙兴村在创业点办起包装彩印公司,为当地酒业巨头今世缘加工酒盒,村民离土不离乡,实现了“乡镇得税金、村里得租金、农民得薪金”的多赢格局。
正是着力打造县乡村三级创业平台,大大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让百姓也尝到了甜头。截至今年七月份,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五十三点二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三十一点七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八点二和百分之四十四点七;完成财政总收入九点一亿元,城乡人均收入也有大幅提高。
眼下,涟水人正不断积累基层致富经验,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建设,着力构建未来四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他们相信,在迎来共和国六十诞辰的今天,苏南苏北的地理位置,不再是贫富不可逾越的分界线,通过不断开拓、创业,“苏北争先,江北争强”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