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已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回暖、企稳态势明显。据统计,已披露半年报的公司净利润同比虽然小幅下降,但二季度实现净利润比一季度大幅增长
净利润环比增长 业绩明显好转 截至8月27日,两市已有1369家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业绩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回暖、企稳态势明显。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8月24日,已披露半年报的1105家公司(包括8家新股)累计实现净利润2875亿元,同比下降2.27%,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88元。如果不考虑新股的利润,上述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1620亿元,环比增长31.6%,业绩好转的情况表现明显。
剔除不可比公司,1096家公司中,有773家公司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占比达70.52%;有54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达49.90%。
大盘蓝筹股成为贡献利润的中流砥柱。从净利润绝对值前十名来看,工商银行以663.13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占1105家公司净利润总额的23.06%;其次是建设银行实现净利润558.06亿元,中国石化、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紧追其后,净利润都在35亿元以上。
就行业来看,去年亏损的电力行业上半年表现不俗,华能国际、申能股份、深圳能源等同比增长80%以上;医药、房地产、采掘等行业的公司也是利润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金融行业的增幅虽然同比有大幅下滑,但是,降幅明显收窄。以交通银行为例,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5.55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二季度净利息收入152.01亿元,比一季度增长4.23%。这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净利息收入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之后的首次回升。
政策释放内需潜能 撬动业绩增长 上市公司的快速增长,原因何在?有关专家表示,这与扩大内需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其中刺激消费的政策,有力地保证了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稳定。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政策效应通过直接推动和间接引导,促进了基建类行业、资源类行业和消费类行业的先行回暖。
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汽车行业,作为最先推出产业振兴规划的行业,计划推出之后,汽车行业库存持续下降,产销率同比增长率也一直持续上升。汽车行业的恢复性增长超过预期,与汽车相关的产业业绩回暖就是最好的证明。
纺织行业也是如此。行业研究人士认为,在内销复苏、出口止跌企稳的行业环境下,纺织企业的生产热情逐渐高涨、新订单增加明显、原料采购量和采购价格都有所回升。这也是纺织行业逐渐回暖乃至复苏的主要动因。
此外今年初以来,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出现了恢复性上涨,这主要受益于政策推动和刚性需求释放。同时充裕的流动性也为房地产市场走强提供了资金面支撑,地产类上市公司也因此出现了大幅增长。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对促使经济回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规模信贷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保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经济体系不至于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从这一点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明显。
产能过剩吞噬效益 主攻结构调整 从已公布的年报看,尽管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上市公司比率很高,但是,大幅下降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
以外运发展为例,其2009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2009年上半年,航空货运市场进出口货运量整体需求严重萎缩,公司的航空快递业务、航空承运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导致整体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中国铝业也是如此,由于需求疲弱,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营业额下降为279.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
产能过剩是导致这些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以杭钢为例,受制于全行业产能过剩,钢铁价格低位运行。虽然公司积极开展降成本、提质量、拓市场、增效益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实现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大幅下降。
由此看来,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的主攻方向。中国铝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熊维平谈到,中国铝业已开始降低产能,今年上半年,集团已将氧化铝产量同比减少了31.6%,化学品氧化铝产量同比减少了12.7%,原铝产品产量减少了5.6%,而铝加工产品产量同比增长了110.1%。“除了降本增效,我们仍将加强市场前瞻性研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用成本低、竞争力强的项目替代高成本项目。”这种调整恐怕也将成为众多上市公司下半年的重要功课。(谢卫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