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天津8月28日消息(记者陈庆滨刘嗣冉)27日,第十一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在津召开,来自美国、日本及全国1000余名肺癌专家及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大会公布了最新国际肺癌分期标准,为提高我国肺癌的综合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诊疗模式接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会执行主席、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主任王长利教授介绍,2002年肺癌全球发病率135万,较1985年增加51%,死亡病例118万。从我国近年来城乡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来看,肺癌仍高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首位,每年有60万人死于肺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迅速上升。根据最新资料显示,自2000~2005年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增加了12万人,其中男性肺癌患者从26万人增至33万人,同期女性肺癌患者从12万人增至17万人。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天津市男女发病率分别达到63.51/10万和46.4/10万,男女肺癌发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国肺癌治疗现状呈现四大临床特点,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广大医务工作者应理性对待。一是越来越重视临床证据在实践中的重要参考作用。二是各种指南的相继出台,在规范肺癌的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国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迅速渗透到临床实践中,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原则正在更深层次的影响着我国整体临床诊治水平。四是前沿知识传播更为迅速,一些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概念刚刚出现,便被大家所了解而急于进入临床,缺乏高可信度的证据,使医生和患者均处在高风险之中。
另悉,众所周知,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近年来,临床发现精神因素已成为患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心理适应能力差、精神长期压抑等,都会提高肺癌的发病危险。而培养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情绪,可降低肺癌的发生。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