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布鲁塞尔8月28日电 (新华社记者 潘革平)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本月24日至27日先后访问英国和德国,与英国首相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中东特使米切尔等举行了会谈。其间,内塔尼亚胡高调宣布,巴以和平谈判将在未来一到两个月内重启,他本人愿意与巴勒斯坦举行不设前提条件的会谈。
如果真能如此,这便预示着巴以和平进程将迎来一个新的“机会之窗”。
宣布重启和谈 中东是欧盟的“大周边”,中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欧盟的首要关切,欧盟对中东政策也是欧盟对外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囿于自身实力,欧盟在巴以和平进程中所能发挥的政治作用远逊于美国,手中的牌主要是对巴勒斯坦的援助。内塔尼亚胡为什么在访问欧洲期间宣布重启和谈的消息呢?
人们注意到,在内塔尼亚胡抵达伦敦之际,巴勒斯坦过渡政府总理法耶兹25日宣布了一项计划,决定在不考虑巴以和谈结果的情况下采取事实上的建国行动,打算用两年时间为未来巴勒斯坦国奠定初步基础。根据这份长达65页的计划,巴当局将加紧国家机构、基本制度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安全部队力量。此计划内容涵盖了巴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目的是要到2011年中期基本实现“事实上建国”的目标。
自1993年签订奥斯陆协议后,以巴和谈断断续续,难有连贯进展。目前,巴以和谈正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以来已经完成了他与巴以和谈相关核心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对话,美国的新中东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在这一形势下,法耶兹宣布的计划与内塔尼亚胡的表态都在告诉世界:巴以和谈即将迎来新的“机会之窗”。有媒体预测,在9月份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后巴以很可能有新动作。
迫于欧美压力 在2007年11月美国安纳波利斯中东和平国际会议上,巴以领导人承诺重启和谈,依照“两国方案”最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存。但由于双方分歧严重,和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去年12月,以军在加沙地带采取了历时22天的“铸铅”行动,随后以巴和谈彻底陷入停滞。
在中东和平这条路上,以色列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多年来,以色列各届政府不断更换路线,始终未能实现该地区持久和平。以色列人明白:妥协可能会带来和平,但军事手段也未必总是走向和平的反面。如今,以色列的铁杆盟友美国在未来几年内将进行全球战略收缩。这使得以色列选民希望有一位铁腕人物来保障安全,这便是内塔尼亚胡今年重新执政的原因。
内塔尼亚胡宣扬只能与巴勒斯坦建立“经济和平”、不需要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的理念。然而,美国奥巴马政府上任以后,向以色列提出停建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的要求,以便为恢复和谈创造条件。此次内塔尼亚胡访问欧洲期间,无论是英国首相、美国特使,还是德国总理,甚至未曾与他谋面的法国总统萨科齐,都明确表示:结束犹太人定居点建造,不带任何附加条件重开和谈。
会谈前景难料 在美欧压力之下,内塔尼亚胡选择了部分“妥协”,即虽然宣布和平谈判将在未来一到两个月内重启,但对于是否会对巴勒斯坦做出妥协,做出怎样的妥协,却只字不提。在被巴方视为重启谈判的主要障碍——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以方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尽管有消息透露,以色列有可能将犹太人定居点的建造工程暂停6至12个月。
巴以谈判尽管露出一丝曙光,但前景仍不令人乐观,因为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仍然存在着。耶路撒冷地位、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等每一个议题都足以构成不可逾越的障碍。武力不可能带来持久和平,只有诚意和对话方能铸剑为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