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一直认为,“被增长”之说网络炒作大于现实情况,是某种程度上属于情绪化的说法,可日前国家掌管统计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上的“工资被增长”之说让自己觉得“脸红”。这一“脸红”,自然引起了坊间对“脸红”的兴趣。
何以“脸红”?这位官员在“脸红”时坦言,现有的工资统计覆盖范围确实窄了。殊不知,统计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理应抓紧抓好抓实。而今,统计数据“被增长”了,掺杂了“水分”,不仅不能真切地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实况,而且还可能会给高层带来宏观决策上的误导,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知错就改,我们当然愿意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脸红”。
但关键在于“脸红”以后怎么办。既然“脸红”了,说明有关部门有所触动,并且与自身职责联系起来,感到羞赧、愧疚。这位统计局领导在“脸红”时就表示,看到网友意见不会无动于衷,“我们真的正在研究这个事”。
不可否认,令统计局官员“脸红”的“统计问题”,既有“技术”层面的原因,也不乏主观上的因素。主观上的因素究竟是什么?这也是公众在官员“脸红”以后更关注的话题。
统计问题———数字做假,并非今天才有。但为什么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或根治?一位统计干部说,“领导不追求政绩,数字不会出假”。这话有点偏激,但也不是无中生有。事实上,眼下依然有不少地方官员在数字上做假,且大多缘于一种政绩冲动,受着“数字出干部”的影响,把关系国计民生的统计、总结数字,当成了随意揉搓的泥团,想怎么填就怎么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的地方领导为了迎合上级的“口味”,显示自己的政绩,便在数字上做起了文章,虚虚实实,花样繁多。比如,为了“提高平均数”,便千方百计缩小“分母”,扩大“分子”,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有的在报统计数字时,则是东张西望、环顾左右而报之。更有甚者,任意在数字后面加零,随心所欲地移动小数点位置……这样的统计结果,怎么不让有良知的人“脸红”?
因此,在“脸红”以后,更需要在坚决抵制各种弄虚作假行为,把好数据质量关、维护统计的严肃性上下工夫。统计的本质和核心是反映真实、分析真情、探求真理。确保统计真实、及时提供信息,是统计工作立身之本,是统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的“生命线”。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新的国际金融动荡以来,给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因素,给统计战线提出了新的课题。“脸红”以后,更要加快推进统计体系、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推动统计工作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陈向阳)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