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1日消息 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冲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继光大银行引得粤高速和城投控股(600649,股吧)等8家企业竞折腰之后,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安信证券IPO上市前的增资扩股也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国企参与其中。
参股金融机构的国企,既有中石油、国家电网、宝钢这类在能源等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央企,也有安徽出版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这样的地方国企,还有财政部代为行使监管的中国邮政集团这类国企。这些机构涉足的领域主要是拟上市的国有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究竟是什么催生了国企参股金融企业潮?而伴随产融结合的潮涌,有关部门的监管思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三种路径 国电集团是中国最早涉猎金融机构的大型央企之一。在金融危机下,国电集团逆市扩张,着力布局金融业。今年以来,国电集团和中信信托共同发起设立了中电资产管理公司、并且接手了上广电在广电日生人寿的股权,同时还在筹备设立一家注册资本金10亿元的财险公司。
国电集团模式是在全资控股子公司——国电财务公司层面展开收购。国电财务公司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财务公司只是国电集团金融控股战略的操作平台,战略目标则是由更高的集团财务会计部等层面的几个部门制定。
他称,财务公司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集团内成员单位的临时闲置资金,这些资金往往期限较长,对单个公司来讲数目较小,但财务公司归集后就能形成数额巨大的资金,可以进行投资获得更高的收益。
财务公司按照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原则,对金融股权投资采取了业务归口运作、任务考核激励机制,使集团旗下企业共享增量效益。到2009年6月底,财务公司完成资金统一结算量2531亿元,利润同比增长8%,金融债发行、保险信托基金公司的筹备工作也进展迅速。
“按照集团的规划,财务公司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服务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着力发展金融产业,提升创效能力。”他说。
这种模式的拥趸多为涉猎金融机构较早的大型国企,如中石油、中粮集团、天津港(600717,股吧)集团等。
中石化走的则是另外一条路。今年年初,中石化共清退旗下子公司722项非主业对外投资和经营项目,将剩余的1200多项与主业密切相关的对外投资全部挂牌转让,整合至中石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由其统一运作和管理。
中石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刘根元曾对媒体表示,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培育和发展好现有的存量优势业务;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有选择地发展增量业务;履行好托管业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集中处理好有关资产、退出有关业务和实现社企分离等。
除以上两种路径之外,国家电网公司还另辟蹊径:以旗下多个金融控股子公司为操作平台。其中,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英大国际信托、英大证券、长安保险经纪公司,英大泰和英大人寿、产险公司均为其金融机构股权收购平台。
国家电网产业发展部人士给记者介绍了国电人眼中的国电参股金融模式:“典型的就是国家电网公司、与旗下子公司中电财、国网新源、深圳国电科技这类公司同时入主,由"国电系"合计持股成为实际控制人,并对其改组,将其纳入国家电网体系内。”
其称,国家电网金融资产管理部主任同时也是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集团控股的金融资产,主要由金融资产管理部管理、集团公司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协助配合。
他告诉记者,国家电网即将通过发行企业债融资200 亿元,其中30亿元将用于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40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类似这样的资金归集之后如何得到更好的利用,一直是集团相关部门的头等大事。
国家电网模式还有一种异化情况,中海油集团旗下的中海油信托公司本身是非常活跃的投资主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的一位学者认为,现行国企参股金融机构的三种模式主要是由于各家国企自身的历史沿革不同,在自主借鉴相似企业成功模式和监管层规范发展引导下形成的。
铸造融资平台 尽管现在金融机构成了国企争夺的“香饽饽”,但最初却是乏人问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最初国企投资金融机构,是在国有银行改制过程中,作为一种政治任务由相关部门指示和引导实力雄厚的央企投资参股的,企业并非完全出于自愿。后来随着金融机构陆续上市,当初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企业自发的投资需求才被刺激了出来。
刚刚参股光大银行的国企粤高速董事长周余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说法颇具代表性:“公司主要盈利来源广佛高速和佛开高速都于去年起相继进入了扩建大修阶段,整个工程预算超过40亿元人民币,工期超过4年,这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而收购优质金融资产,可以实现增强公司业绩增长的目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