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厂海外找矿全面开花
除了“钓鱼”,中国企业还要养成“养鱼”的习惯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何欣荣发自上海 宝钢以2.9亿澳元入股澳大利亚综合矿业公司Aquila的消息,多少让业内感到有些突然。
不过,在2009年铁矿石谈判进行得如此艰难的大背景下,一度隐忍的龙头钢企时隔数年后再度出手上游资源行业,其间蕴含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三大钢企”齐向海外找矿
在业内人士看来,宝钢入股Aquila,市场上事先并无多少征兆。“公司此次出手快而且准,显示了娴熟的海外收购经验,”一位熟悉交易的人士评价说。
事实上,在海外找矿方面,宝钢是中国钢铁企业的先驱之一。早在2001和2002年,宝钢就分别与淡水河谷和力拓合资组建了宝华瑞矿山公司和宝瑞吉矿山公司,用以开发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资源。上述两家公司的年产能分别为600万吨和1000万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宝钢的原料供应。
其后,宝钢的海外找矿步伐并没有停歇。2008年时,市场曾一度传闻宝钢将入股澳洲第三大铁矿石企业FMG,但后者最终的合作伙伴却成了湖南华菱钢铁。不过,宝钢并没有就此收手,此次“突袭”Aquila,意味着公司的海外资源战略又上了一层楼。
在宝钢出手之前,国内钢企在海外找矿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宝钢并列“三大钢”的鞍钢和武钢,也各有斩获。鞍钢在去年年底时宣布斥资1.62亿澳元(1美元约合1.2澳元),认购澳大利亚矿企金达必(Gindalbie)新发行的1.9亿股股票,并最终以36.28%的持股比例跃居其第一大股东。到今年2月初和5月初时,这项收购议案相继通过了金达必股东大会以及澳监管层的批准。
深居内陆的武钢今年以来海外收购动作更是进展神速。7月底时,武钢宣布同澳大利亚CXM公司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将认购其新发行的15%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武钢还与加拿大联合汤普逊铁矿有限公司(CLM)完成收购交割,并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一天之内搞定两大项目。
从“钓鱼”到“养鱼”
在2009年全球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铁矿石谈判仍进行得非常艰难,显然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料。究其缘由,中国钢铁业集中度不高、进口秩序混乱固然是一大因素,而国内钢厂海外权益矿过少、无力打破三大矿山垄断格局则是另一大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与FMG达成“中国价格”,只能算国内钢厂追求自身话语权的起点。在此背景下,三大钢企齐向海外找矿的意义不言自明。除了三大钢企外,首钢、华菱等也都有所斩获。
不过,纵观中国钢厂2008年末以来的海外资源收购,可以发现多集中于澳大利亚,特别是西澳地区。
“这与澳大利亚较为开放的投资环境有关。但过分集中于此,被否的风险也会逐步增加。”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表示。目前,澳大利亚的反对党已经以中国公司收购为题,向“中国味”浓厚的陆克文政府发难,这无疑给中澳双方后期的合作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钢厂以“投资地域多元”来抵御被否风险方面的意识正在提高。在武钢的收购对象中,出现了甚为少见的加拿大企业,并且公司还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寻求开发机会。
宝钢方面,据内部信息显示,近期先后有蒙古国前总统和相关矿业公司CEO造访,双方还就加深合作以及铁精粉进口等事宜进行了洽谈。而所有这些合作对象,都是中国在铁矿石进口上的非传统区域。
回归“大鱼吃小鱼”
除了“地域多元化”外,投资对象的“中小型”和“四处开花”则是中国钢厂本轮收购的另一大特点。历数近期和国内钢厂达成合作协议的众多海外矿山,FMG算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一家,但其2009年上半年对中国市场的发货量不过1414万吨,远不能和“两拓”相比。
国内钢厂瞄准海外中小矿山,除了实力上的制约外,也不能不说是一大策略。中铝并购力拓失败的教训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不能总是企图‘蛇吞象’,要逐步回归‘大鱼吃小鱼’的正常逻辑。”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众敏指出。
事实上,在华菱与FMG、宝钢与Aquila的合作协议里,都有协助外方矿山,从中资机构方面获得低成本融资、用以扩张产能的条款。李众敏也主张,除了“钓鱼”,中国企业还要养成“养鱼”的习惯。入股中小矿山并扶持其发展,无疑是这一策略的重要体现。
不可预知风险多
“应该说国内钢厂选择入股的这些海外矿山,大部分在铁矿石品位、远景储量上等条件都是不错的,收购价格也是合理的,”一位矿业资深人士指出。但除了数量优势外,这些中小矿山在配套基础设施方面的缺陷不得不令人注意。
以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最为丰富的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为例,“两拓”几乎掌控了这里的港口和铁路设施。离开这些基础设施,再多的铁矿石也没法顺畅地往外输送。为此,FMG费了很大力气,并在2008年时一度上诉至澳大利亚公平竞争委员会,才获得了使用上述基础设施的权利。此外,在中国企业投资密集的澳中西部(Midwest)地区,围绕Oakajee港口和铁路项目的开发权,由多家中国央企支持的Yilgarn公司就曾在2008年竞标时输给过日本三菱财团出资的OPR公司。
除了在物流和基建设施上的不可预知风险外,中国钢厂在海外资源收购时的无序性也值得担忧。目前各家企业在海外都是各自为战,缺少一个领唱者。而反观日本,海外资源收购多由三井物产、三菱商事这样的商社型组织出面运作,而新日铁等钢铁企业则隐居其后。
对此,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顾问邹健指出,中国钢厂要重视海外投资风险,开发国外矿产资源要量力而行。要达到上述要求,首先需要建立海外矿产投资的风险防范体系,其次要防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恶性竞争,建立行业协会引导、政府协调、有序开发的海外矿产投资机制。(国际先驱导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