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徐惠芬
随着自身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9月1日,全球政经研究学者兼政治风险分析师伊恩·布莱默和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里埃尔·鲁比尼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联合署名文章,对当前的中美关系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伊恩·布莱默现任世界最大的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总裁,而鲁里埃尔·鲁比尼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两年就准确预言危机,被称为“末日博士”,现为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
地缘政治VS地缘经济
这篇名为《美中关系的阴阳之道》的文章在开篇即指出,美中两国保持良好关系从未像现在显得如此重要,“正如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上周宣布奥巴马总统将于11月份访华时所说的,目前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美中关系的健康稳定。”
文章称,在前不久刚结束的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都说了一些动听的话。奥巴马总统承诺要为后代共同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而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致辞时先是大声问道,美国和中国能够“超越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和历史结成更好的关系”吗?接着,他用英语引用奥巴马的“名句”自答道:Yeswecan(是的,我们能)。
文章称,现在,美中官员每次会晤都会引发外界对美中关系新的猜测: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战略盟友关系了。对此,两名专家认为,虽然不能否认双方之间的积极进展,但实际上,在美中双方从谈判阶段转向行动阶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分歧,并不会一帆风顺。
文章说,美中两国要成为长期战略盟友存在着很多挑战。“是的,奥巴马将于11月访问中国。但是,当涉及到分担国际责任时,华盛顿考虑的是地缘政治方面的头痛问题,而中国则将重心放在地缘经济的挑战上。双方确实有充分的理由进行合作,但在相互沟通协作方面还需要更加努力。”
存在“不太明显”的障碍
对于影响中美双边伙伴关系的障碍,该篇文章没有谈论那些众所周知的问题,比如双边的巨额贸易逆差、对人民币汇率的争议、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作用等,而是指出了其他“不太明显”的障碍。“首先,两国政府仍将重点放在了应对严峻的本国国内挑战上面。奥巴马知道他的政治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弹性和创造就业的能力,所以,目前他的精力主要放在国内的卫生保健和能源改革计划方面上;而中国领导人也面临着内部意见的分歧:一些人希望刺激经济走向另一轮出口拉动的增长,还有一些人则迫切期望增加对国内消费的依赖。鉴于巨额贸易逆差,华盛顿希望北京能着重于后者,但中国的步伐不会像美国人希望的那么快。”“其次是官僚政治问题。过去几年来,前美国财长保尔森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联合主持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华盛顿和北京如今将谈话的范围扩大到把美国国务院和中国外交部包括在内。抛开在美中谈判代表之间建立互信的困难不说,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之间就可能在战略上缺乏协调,而我们也不敢保证中国的外交部和财政部会合作无间。”“此外,华盛顿希望北京能在地缘政治上发挥更大作用,而北京对此兴趣冷淡。直接参与到伊朗和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问题中会带来风险,北京为什么要冒这种风险呢?”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