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
8月27日,周四。清晨6点刚过,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内已人声鼎沸。老式录音机、旧台灯、旧闹钟、铁皮水壶、旧书……琳琅满目的旧货品摆满了市场各个角落。2800多平方米的集市内,来往的摊主与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众多前来跳蚤市场“淘宝”的市民不时地在自己感兴趣的摊位前驻足议价。
“这个能便宜些吗?”
“行,您看着给就成。要是有用就拿走,少一元、两元没关系。
”
……
这是潘家园跳蚤市场开业后的第四个免费开放日。从8月6日起,每逢周四,潘家园市场内的民间旧货地摊交易交换区都实行免费开放,居民的零碎老旧物品等都可以拿来进行买卖或交换,不收取任何摊位费。
市场小,人气高—— 一家老小齐上阵 卖力吆喝兜售的年轻白领,边制作边出售的手工艺人,早起“淘宝”遛弯的大爷大妈……一大早,潘家园跳蚤市场内便挤满了各类前来赶大集的人,热闹非凡。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除了很多普通的赶集市民之外,跳蚤市场里还出现了许多“小老板”。家长负责吆喝,孩子负责收账,“一家老小齐上阵”的阵势成了该跳蚤市场一道独特风景。据了解,由于正逢学校放暑假,许多家长便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来潘家园摆摊,希望通过这种亲身体验活动,让孩子得到锻炼,学会理财。
“上周在电视里看到说潘家园每周四将举办免费的"跳蚤市场",我就想带她过来了。”家住回龙观的曾女士同女儿一道来潘家园摆摊。女儿王洁星今年18岁,刚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设计学院。“我今儿是特地跟单位请假陪她过来的。”曾女士说。
玩具、杂志、帽子、头花……笔者看到,小小的地摊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旧物件。“这些都是她自己的东西,放在家里不用也可惜了,就想着拿出来卖给可用的人吧。”
“头花:1元;小钱包:2元;计算器:5元;帽子:10元。”王洁星在笔记本上工整地记着每一件物品价格。“今天我已经挣了40多块钱喽!”她向笔者展示今天的劳动成果。
临近中午时分,笔者看到,在跳蚤市场内,由于参与者太多,遮阳布底下的700多个主摊位已无法容纳众多的摊主,临时地摊区的摊位也“人满为患”,许多后到的摊主都只能在边角挤一块地方设摊。
今年63岁的徐国辉大爷,是第二次来跳蚤市场“赶集”。“我早上6点出的门,可赶到时,里头的摊位早就没地儿了,这不,只能在外头支个摊,大热的天,就想找个阴凉的地儿呆着。”晌午的阳光,格外毒辣,没有抢到市场内有遮阳顶盖的摊位,徐大爷只能无奈地撑起自备的雨伞,阻挡骄阳的炙烤。
“上周我9点多过来还能在里头找着位置,可今天,我7点多到的,就已经全满了。我现在这地儿,都是人家腾的。”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徐大爷表示,这周跳蚤市场的人气明显比上周旺,“现在知道跳蚤市场的人越来越多,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希望市场的服务也能同时跟上,将基础设施做得更扎实些,方便咱老百姓。”徐大爷建议。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