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全国“侨界十佳”评选产生,获选的是:北京华腾东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罗益锋,吉林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郭孔辉,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赖爱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守仪,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高级技师罗东元,海南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南田农场场长彭隆荣,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副主任、国家级教练...中新社发史利 摄
几乎所有拜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守仪教授的人都从欣赏她随身携带的那一排海洋原生动物标本开始,她总是耐心地引导来访者透过显微镜细细观察那些个体大小仅1毫米但外形精美绝伦的有孔虫壳体。
低头,旋转调节器,睁大眼睛观看——郑守仪说,53年前就是这一系列简单的动作让她在菲律宾大学的实验室内与海洋单细胞动物有孔虫“一见钟情”;不久,她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回到祖国,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这些极具科研价值的小生物相伴度过了半个世纪。
郑守仪1931年出生在马尼拉一个普通华侨家庭,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基本都是接受菲式教育,如今已是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有孔虫研究开创者之一的她对早年的恩师一直念念不忘。
“至今我还记得从小学到大学所有我最喜爱的老师的名字,是他们奠定了我生物学扎实的基础;饮水思源,我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培养过我的人,”年近八旬的郑院士3日在马尼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郑守仪说,当年在东方大学和菲律宾大学她有幸受教于一批学术精英,凭借天资聪慧和勤学刻苦,她也是许多老师最喜爱的学生;有一名老师曾因她缺席而推迟了全年级的生物学考试,还有一名老师夸奖她是个活词典。
“我很感激他们在科学上对我的启蒙,”郑守仪说,可惜如今师长们大多已去世,作为回馈,在此次短暂访菲期间,她将捐赠给母校菲律宾大学总价超过1万美金的120支有孔虫模型——每一支模型的每一个体态细节都由她亲自雕刻而成。郑院士还将做一场有孔虫科学和美学应用的专题讲座,与母校师生分享她毕生的研究成果。
郑守仪说,50年代她响应祖国的号召回国,中国为她提供了系统研究海洋原生动物的绝佳机会,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她为祖国的发展废寝忘食的工作;但在取得每一个成绩时,她总还会惦记着远在菲律宾的亲人、华侨华人和所有曾经帮助过她的人。
“我对菲律宾人民是有感情的,我取得了荣誉与他们分享,这也是我工作的一大动力,”郑守仪说。
上世纪50年代,现代有孔虫研究在发达国家已经有150年历史,甚至在菲律宾也有学者研究,而中国在这个领域却是一片空白。郑守仪说,是为国效劳的决心和回国当家做主的自豪感使她义无反顾的踏上回国之路。
郑守仪说,半个世纪以来,她的科研事业与祖国的发展同步腾飞。如今,她已详尽鉴定和描述了中国海区1500余种有孔虫,约占世界已知现生种类的1/4,她还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和生态特征,作为环境参数,为海洋生态学、生物地层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今年7月,郑守仪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授予全国侨界“十杰”荣誉称号。
近年来,郑院士还致力于推动科学的社会运用。有孔虫变化多端的外壳造型,有着在人类现实生活中无法想象的美感,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有孔虫的美,郑院士亲手制作了200个有孔虫放大模型,设计带有有孔虫图案的服饰,并帮助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建设世界上首个以有孔虫为主题的雕塑公园。
“中山是我的老家,而菲律宾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真心希望第二座有孔虫雕塑公园能在马尼拉落脚。”郑院士说,她希望找机会考察马尼拉海洋公园,与主管负责人以及菲律宾华人华侨共同商议开发雕塑公园的可能性。
郑守仪说,中菲两国应当珍惜几个世纪传承下来的传统友谊,作为个人,她愿为增进中菲友谊作出新贡献以此来回馈曾经哺育她的这两片土地。(新华社记者许林贵)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