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全新定位,四个“千亿”目标,托起打造四川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梦想——
本报记者 张宏平 刘若辰 余向华
8月28日,乐山市沙湾不锈钢城,一场签约“大戏”上演:国内外600多位客商集聚,13个项目落地。
这个西南唯一的不锈钢产业群落,是乐山打造冶金建材千亿产业的一颗重要棋子。
走进乐山市委大院,一行字格外醒目:“投资促进创造新优势,科学发展建设新乐山”。两个“新”字是对乐山新的发展战略的概括:加快推进多晶硅、盐磷化工、冶金建材三大“千亿产业”和千亿交通工程,创造新优势;建设新乐山,打造四川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新战略催生新优势,新优势推动新发展。今年上半年,乐山市GDP增长1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25.3%,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新定位:连接三大经济区的增长极
展开四川地图,“两线”令人眼前一亮:从经济区看,成都、川南、攀西三大经济区“结合部”,正是乐山;从产业带看,北有成德绵经济带,南有泸州—宜宾沿江经济带,交汇形成“L”形,而乐山恰好位于“L”的拐点处。“搞得好,乐山可能成为连接三大经济区的枢纽,反之,则可能被边缘化而成为断裂带。”市委书记姜晓亭如此阐释。
区位不能移动,但可以提升。站在全省审视市情,乐山市全新定位:把乐山建设成为融入成都经济区、联动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的四川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西部综合交通次级枢纽、成都经济区南部中心、中国一流旅游目的地。
如此定位,乐山的底气来自哪里?
一看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5%,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二看环境,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众多国字号“名片”;三看资源:磷矿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50%,岩盐(盐卤)资源储量153亿吨……
在全省构建“一极一轴一区块”方案中,乐山被列入成都都市圈增长极。融入成都经济区已是定局,融入的广度和深度,则取决于努力程度。
肩负重任的乐山正陆续破题——5月末,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工程上马,“乐山有港口,等于成都经济区有港口”的愿景,正转化为现实;成都城市群的南中心,乐山规划“1266”城镇群发展战略,向百万人口大城市迈进;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景区实施整合……
新突破:瞄准四个“千亿”目标
7月中旬,全国唯一的硅材料产业基地乐山,“硅千亿”规划出炉:到2013年,硅材料及综合利用相关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产能、规模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雄心勃勃的乐山硅业以“硅业航母”姿态破浪前行。
“硅千亿”的身影下,太阳能光伏硅材料、电子级硅材料、硅化工循环利用三条产业链急剧扩张。在高新区、峨眉山市、五通桥区,22家硅材料骨干企业、32家关联企业加速做大,5个百亿园区高调崛起。
新定位搭建新平台,新平台上谋求新突破。审视电子材料、盐磷化工、冶金建材、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5大传统优势产业,乐山发现,“支柱”不同于“增长极”,乐山的“短板”和“软肋”依然明显:产业集聚能力较弱、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交通运输制约较大……
“硅千亿”产业的引领下,乐山千亿产业“铁三角”构想横空出世——
冶金建材:以沙湾、夹江和峨眉山为基点,到2015年,将销售收入做到1300亿元。目标:西部最大的水泥、不锈钢、建材陶瓷等建筑材料产业基地。
盐磷化工:以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经济园区为核心,产业链条延伸至井研、犍为、沐川、马边等多个“点”。目标:西部一流的盐磷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个"千亿产业"一经成型,在西部、全国,乐山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将大大提升。”市长蒋辅义坦言,“千亿产业”须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支撑。
今年初,乐山与成都的一次握手令许多人热血沸腾:“乐山港”摇身变成“成都港”。这个成都经济区唯一港口的名称之变,传达出两重信息:将为整个成都平原经济区服务;打造通江达海大通道,乐山的担当非同一般。
不仅仅是一个港口的转身。春天里,乐山率先在全省制定《乐山市综合交通规划》,总投资1587亿元,2020年建成“两航、四铁、八高速、一枢纽”;今明两年开工30个项目,总投资623亿元。
另一个千亿目标是“千亿交通工程”,承载着未来几年乐山扛鼎“增长极”的历史重任。拐点发力,“次枢纽”地位凸显,将带动当地产业新崛起。
新手段:为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
隔着岷江,永祥多晶硅公司和福华产业园遥遥相望。鲜为人知的是,穿过岷江,连接多晶硅生产企业和拥有多晶硅副产物处理技术的产业园的,是一条条管道。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道,它串起的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吉必胜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大庆的办公桌上,一个玻璃瓶里装着雪白的粉末,“这些粉末,正是通过岷江中的管道处理而来的多晶硅副产物,将投入盐磷化工的生产环节中”。
令人意外的是,小小的福华产业园已生成永祥76万吨电石渣制水泥等32个循环产业项目,循环经济销售收入占到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的75%。
这一幕,让人看到建设中的新乐山的勃勃生机。
“再宏大的愿景,也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真谛。”正如姜晓亭所言,在打造“增长极”的征途上,乐山为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埋下了重要伏笔。
财政收入为什么3年翻番?工业增加值为什么3年翻番?GDP为什么4年翻番?答案看似常规,效果却出人意料:实施经济工作主题年,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6“项目年”,“668”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应运而生;2007“产业发展年”,五大产业集群初步成型;2008“产业提升年”,“高地”重要增长极战略规划出炉;2009“投资促进年”,405个生成项目获国家政策支持。
投资生成了项目,项目链接为产业,产业拓展为集群——“主题年”折射出对市情的准确把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到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全部翻番。
“翻番”背后现深意:做大产业、做强企业、打造新优势,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
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便是一例。全市每年投入的技改资金上百亿元。德胜公司将传统工艺全部淘汰,赢得发展新空间,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5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德胜。
新优势,新乐山——立足川南,着眼全省,乐山的发展之路豁然开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