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攀西“聚宝盆”再图新跨越

2009年09月08日07:0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站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本报记者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名片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1950年3月西昌解放,1952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成立。1956年民主改革推行,凉山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


  1979年,原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州后,凉山面积达6.03万平方公里,辖西昌、木里、盐源、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金阳、昭觉、喜德、冕宁、越西、甘洛、美姑和雷波17县市,总人口460.99万人,有汉、彝、回、藏等14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220.46万人,占总人口的47.8%。。

  凉山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初步形成水电、矿冶、绿色和旅游四大产业集群。

  提要》》》

  当初“一步跨千年”,而今火箭越长空。跨越,一直是凉山的主题词。

  成都—凉山、攀枝花—凉山,区域合作,产业升级,改善民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速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一个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新的增长极正在攀西“聚宝盆”中成型。

  攀西经济区采访组张萍王云郑先聪

  突破地域界限———

  跨区合作,“聚宝盆”走出凉山

  8月30日,时隔一年,记者再次走进“8·30”地震震中会理县黎溪镇鱼鲊村,亲历一座大桥的新生———金沙江鱼鲊大桥奠基。

  “今后可以坐车直通对岸的攀枝花了!”附近的村民奔走相告。

  对于凉山州委常委、会理县委书记胡坤来说,这座桥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千百年来,滔滔金沙江水阻碍了会理县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延缓了会理与攀枝花、昆明经济圈的融合步伐。鱼鲊大桥的开工建设,不仅将结束国道108线最后一个轮渡的历史,还将让会理成为凉山向南发展的桥头堡。

  而此前两天,8月28日,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签署区域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攀西经济增长极。根据合作协议,两市州将在区域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培育、攀西城市群建设等8个方面深度合作。

  两个月前,指向北面,凉山还有一次意味深长的突破———

  6月28日,全省GDP总量最大的成都,全省GDP增速最快的凉山,在西昌签订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新规划的成都凉山工业园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将是承载成凉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和载体。

  8月6日,成凉合作协议签署的第38天,首批签约项目中的西昌晶康高技术项目开工建设。

  “跨区合作,使我们跨越大小凉山地域限制,不再守着丰富资源而不见"聚宝盆"的效应。”凉山州成凉合作办主任、攀西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古强说。

  旁白凉山资源富集,是我国矿产、水能、光能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被称为“中国的乌拉尔”和“水电王国”。然而长期以来,受地理交通、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打折扣。

  西攀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雅西高速加紧建设,打造以西昌为核心的区域交通枢纽,大大缩小的时空距离,呈现出新的战略机遇期。成凉、攀凉区域合作,凉山主动融入,通过经济合作体连通全国和世界,把凉山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转变为发展的经济优势。

  突破发展瓶颈———

  产业升级,小作坊变成大产业

  8月26日,成都凉山工业园区。西昌思奇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厂房刚刚竣工,成都红旗连锁、伊藤洋华堂等大型超市的祝贺条幅,格外引人注目。“6月份和这几家超市签了产品上柜协议”,公司副总经理马家林说。

  “凉山过去没什么畜牧加工业。”曾长期在州畜牧局工作的马家林,见证了凉山畜牧业发展的历程。2003年,思奇香还是在一个乡镇租场地生产的小作坊。如今的新生产线,设计年产1000吨,产值超亿元。公司在木里县建立了牦牛养殖基地,还将在西昌建立育肥场、屠宰厂,届时,一个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链将成型。

  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是凉山农业向现代化升级的缩影。

  作为我省三大牧区之一,凉山提出以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金阳“中国青花椒第一县”、西昌“中国洋葱之乡”、会理的石榴、烤烟……把一个个特色农业基地

  打造成“绿色产业集群”,凉山目标明晰。

  而打造“工业凉山”,则是凉山追求的另一大目标。新能源,新产业。凉山强力打造产业“旗舰”,实现产业升级保增长。

  今年以来,凉山相继出台28条具体措施支持企业发展。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投入企业技改资金39亿元,综合能耗降幅超过7%。坚持以大项目为载体,以大投资为推动,保增提速,加快发展。水电、钒钛、烟草等9大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聚集壮大。攀钢西昌新钢业、凉山矿业等一批骨干企业正在形成产业“旗舰”。

  旁白产业升级,凉山初尝胜果。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工业对凉山州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凉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6亿元,同比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5亿元,增长59.8%。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省第一。

  突破民生难点———

  救灾扶贫,贫困群众住新居

  一年过去,记者在会理几乎看不出地震灾区的痕迹。

  震中黎溪镇鱼鲊村,基本完成了农房重建,黎溪小学在崭新的教学楼前举行了开学典礼。

  “加上政府的补助和贷款,我总共花了10万元,把新房的家具和简单装修都包括了。”村民高俊红住进新建的4间砖瓦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灾后重建,民生优先。一年努力,会理县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基本完成,23039户农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13151户重建农户竣工入住,竣工入住率99.61%;18所乡镇卫生院重建全部完工;61所学校137个重建项目竣工,占规划数的92%。

  而在非灾区,彝区“三房”改造、牧民定居行动也正加紧推进。

  8月28日,螺髻山下,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彝族青年阿明夫妇热情地把记者带到他的“彝家乐”。这座用砖瓦修建、墙上画着彝族民俗风情画面的房屋,包括院坝一共300多平方米,阿明只花了3万多元。“政府补助了砖瓦、水泥、砂石等材料,省了一大半。”今年火把节期间,短短几天,阿明的“彝家乐”挣了约7000元。

  凉山州把“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与正在实施的产业化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社保扶贫、生态扶贫、劳务扶贫、新村扶贫等“八大扶贫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战略,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据凉山州扶贫开发两资办副主任胥国荣介绍,截至6月底,凉山州已累计投入“三房”改造资金3.2亿元,为99593户贫困农户实施了“三房”改造。改造住房面积796.74万平方米,厨房199.18万平方米,畜圈和厕所298.78万平方米,近45万贫困群众受益。旁白

  2002年,凉山州还有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贫困户的16.5万户,共74.3万人居住在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即“三房”内。“三房”问题成为凉山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彝区“三房”改造的要求,到2012年,凉山将完成“三房”改造工程,届时,101.25万彝区贫困群众将全部搬入新居。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