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消息,2009中国企业500强日前发布,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客观地讲,500强更像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重要的是要做强,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垮得影响也会足够大。中新社发刘怀君 摄
中新社北京九月八日电(记者闫晓虹)日前发布的“二00九中国企业五百强”数据显示,尽管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二00九中国企业五百强”营业收入增速放缓,但“五百强”的入围门槛却变高,由二00八年的九十三亿上升到一百零五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与世界五百强的差距继续缩小。
但权威机构指出,中国五百强企业的数字背后蕴藏着隐忧。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关负责人今日对记者分析指出,与其说是中国五百强企业,还不如说是中国五百大企业。与那些全球五百强相比,中国企业在规模上可与其媲美,但这仅是在营业收入的层面。
他表示,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品牌竞争力、内部管理上与五百强还有很大差距。国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三成以上的中国企业比例还很少,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案例也不多,因此只能说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造就了五百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企业不仅要做大,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强,强而不大,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
此外,传统的制造和资源型企业优势地位依然很突出。二00九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制造业企业有二百九十三家,与上年持平,占全部企业的近五成九。服务企业一百三十四家。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建筑业、煤炭采掘及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等五行业,入围企业最多,共有一百六十二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占据前两位的是中石化和中石油。
从榜单的结构中不难看出,高新技术企业、新兴能源企业、消费品牌型企业还很少。但在世界五百强的名单上这些行业的企业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在中国市场,国际企业在这些领域也有着较强的优势。这表明当前很多中国企业的“强”,依然是依赖资源和制造业优势,而不是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
业内人士强调,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六成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说明,不少企业的快速发展还是依靠国家政策、资源等等,而不是管理实力。未来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如何创新,以及中国的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