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尊师,是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还是给教育平添桎梏?在倡导师生平等的今天,我们又该怎样尊师?
在韩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师道尊严”这一儒家思想传统演变成了“家长制”作风的师生关系,深深植入社会价值体系。
在韩国留学期间,笔者对韩国尊师重教的风气感受颇深。
可以说,韩国整个社会都对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敬意。教师实行公务员制度,现在已经成为和律师、医生、法官平起平坐的好职业。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社会其他人士,对待教师都毕恭毕敬,礼数之多令人难以想象。
在新年、教师节等重大节日来临时,各学校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谢师礼,全体学生向老师鞠躬行礼。虽然为了减少教育腐败,相关法律规定教师不得接受学生送的钱物,但是在韩国教师节那天,大学生一般都按照专业给自己的教授赠送精美礼物,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谢。每个学生还会私下里向老师敬送礼物,鲜花、钱夹、领带、手表、化妆品、营养品等不一而足。
从小学开始,韩国许多学校的校规就规定,无论任何情况,都必须对教师使用敬语。学生在对老师说话时,日常口语使用的“年龄、名字、睡觉、吃饭、在、说话、家里、见、给、亲自”等词语就必须用“年岁、姓氏、安寝、进餐、安在、讲话、府上、拜见、呈、躬亲”等书面语来代替,以示尊敬。除了敬语之外,还有谦称。在老师面前,学生不使用谦称同样被视为无礼的表现。例如,“我”、“学生”要换成“在下”、“弟子”,等等。
事实上,韩国的礼仪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来完成,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使用敬语和有礼貌的习惯。韩国学生告诉我,并不觉得尊敬教师的礼仪繁琐,因为已经习惯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使用敬语则是非常难的一道坎。因为不知道什么时间、场合、对象使用什么样的敬语,唯恐出错。记得有一次,我和教授去学校教工食堂吃饭,孰料想迎面碰到学校研究生院院长。慌乱之下,一句“院长,您吃了吗”脱口而出。这样打招呼在中国再正常不过了,可是我的教授对我说,下次应该说“院长,您用过餐了吗”。从此每次出去吃饭,我都会不由得紧张,生怕因为没有使用敬语而闹笑话。
在韩国的大学里,尊重教师的规矩更是五花八门、繁琐多样。例如,如果学生与教授同行,必须要稍微靠后一段距离,因为传统礼节上讲,学生不能踩到教授的身影,否则就是对教授“大不敬”的表现。老师到学生自习室,学生要全体起立敬礼。在和老师通电话时,必须非常尊敬地接听电话,老师讲话时绝对不能随意插话。如果看见研究室里韩国同学在紧张无比、毕恭毕敬地在通电话,那么不用问就知道对方是他的指导教授。诸如此类的还有上课时不能戴帽子,学生不能在老师面前抽烟。师生聚会时,学生绝对不能私自主动给老师敬酒,除非老师指名要求你敬酒,并且在喝酒时不能当着老师面直接端起来就喝掉,必须稍稍侧过身去喝酒,以示尊敬和礼貌。
在笔者看来,虽然多数尊师的规矩无伤大雅,甚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礼仪行为习惯、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但是有些规矩却对教育本身有着不利的影响。韩国有些学校规定,教授在课堂讲课时,学生不能当面和教授争论问题。这一点令许多留学生感到不解,本来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为什么就成了教授的一言堂呢?在韩国,学生学业上有了疑惑,要单独和教授见面请教时,不能直接找到教授的办公室,而是要找到教授的助教,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预约才能拜见。这方面,我曾吃了好几次闭门羹。回想自己在国内上研究生时,教授办公室的门永远对学生敞开着,现在想来十分怀念。(作者张雷生,系韩国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