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与女院士韦钰进行了近距离接触,深切感受到了这位杰出女性的魅力。
女性不能只学章子怡 科研工作也需要女性 韦钰告诉记者,我国女科研工作者的数量和比例其实不算少,约有百分之三四十,但高层科研工作者,比如女院士就相对很少了,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女性从事科研工作,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必须要有足够的献身精神。”
韦钰说,现在我国女性高层科学家呈现老龄化趋势,她急切盼望更多年轻人来接自己的班。
她坦承目前针对女科技工作者还存在一些偏见,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她说,一天时间可以造就一个“超女”,但女科学家的成长需要十年、几十年。女院士认为,章子怡也是为中国女性争光,但女性不能全都去参加选美,应该更多人来关注科学领域,也希望政府出台更多激励机制,鼓励产生更多女科研工作者。“作为女性科学家,应该是担负了使命的,一路走来,比其他女性付出得多,但我不后悔,觉得值!”
虽然已近70,但韦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得多。她透露,保持活力的“秘诀”就是养成好的性格,“朋友们说我心态好,遇什么事都往好的方面想!”说完她仰头爽朗地笑起来。
孩子0~6岁时最关键 父母不要给太多压力 韦钰认为,孩子(0~6岁)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甚至有可能是人生阶段最关键的时期。“很多不好的习惯,其实在早期更容易矫正。”她说,目前很多孩子有“社会退缩性格”,表现为容易害羞,不喜欢讲话。现在有的老师就很歧视这些孩子,把他们安排到最后的座位,懒得管他们,她对这样的行为表示斥责,她觉得应该为孤僻的孩子提供更多关爱。
她还告诫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她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年纪越小越不要压迫他,让其在一个轻松的状态下成长,要不然孩子会越来越笨。
寄语重庆小朋友: 振兴中华,责无旁贷 在9月7日种植院士林时,人民小学六年级学生陈彦甫拿出纸笔,请韦奶奶签个名,她认真地在小本上写下“振兴中华,责无旁贷”。韦钰说,“这句话啊,我记了一辈子,也送给其他重庆小朋友,希望他们能从小有责任感”。
韦钰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植树过程中,她一直询问陈彦甫教育方面的问题,“你们现在作业多么?”“平时学校科学课上些什么内容?”“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一边认真地听着小朋友的回答,不断点头。
后来,韦钰还搂着小志愿者的肩膀,兴致勃勃地唱起了《少先队队歌》,“我1940年出生,1949年加入少先队,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这首歌呀,我经常唱,记得可熟呢!”
记者印象
大方的蓝衫,朴素的白皮鞋,走路很有精神。看到小孩子她显得特别高兴,眼神充满了爱怜。
人物档案
韦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原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原东南大学校长。现任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女院士王琳芳愧对家人 “我不是好妻子好妈妈” 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70岁的王琳芳院士紧紧握着记者的手,笑着说:“其实呀,我可不是好妻子、好妈妈,你就别写我啦!”
王琳芳说,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确实需要具备比男性更多的牺牲精神,平时牺牲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女性科研工作者若要做深层次的钻研,更需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才能做出更好的成绩。
“家人对我的支持是非常大的,也是我有所成绩的动力。”王琳芳透露,为了工作,自己和丈夫曾两地分居长达8年,但丈夫一直十分支持自己从事科技研究,让她很感动。
采访结束时,她还让记者给重庆市民捎话:希望大家都爱科学,这是奇妙而伟大的事业。
记者印象
一身素雅的针织衫,别致的兰花胸针,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特别和蔼可亲。
人物档案
王琳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蛋白质结构与抗原性关系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参与领导创制两种战备需要的动物血清代血浆,1978年领导生殖分子生物学研究,于国内率先开展精子蛋白质及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本组稿件由记者 纪文伶 采写 (来源:华龙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