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佩斯:不再演小品 电视已经装不下我
今日14:30分,陈佩斯将作客本报《名人堂》,结合即将于明日在人民大厦开演的话剧《阳台》畅聊“喜剧人生”。昨天早上,正在北京筹备重庆演出的陈佩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说,小品已经成为他的过去式,他不会再演,“电视已经装不下我。”
我这一辈子,
能做好喜剧已经不容易
【在采访陈佩斯之前,我心中的陈佩斯,是春晚上插科打诨吃面条的陈小二,说话幽默还带有一点痞气,至少,和他聊天应该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
其实不然,陈佩斯私底下是个很严肃的人,特别是谈到艺术,他会显得非常严谨。】
重庆晚报:《阳台》即将上演,很多媒体对这部话剧的着力点都在于你将扮演一个讨薪的农民工,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强烈关注,是这部话剧最大的噱头之一。
陈佩斯:农民工只是这部话剧的一个引子,其实这部话剧的真实着力点在于家庭,一个家庭非理性的生活方式,必然导致灭亡。
重庆晚报: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关于一个个体的故事?
陈佩斯:其实通过这个故事,大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农民工讨薪的背后,如果为老板们算一笔账,老板也没赚到钱,这些钱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也想问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能有一种思考,长此以往,从阳台跳下去的除了农民工,还会有谁?这就很好地解释了许多人经常问我的另外一个问题,“你和农民工的生活很远,你怎么去走进这个角色?”如果我为了演这个角色去体验生活,那你们就把我看得太低了,这个剧的视角也太窄了。
重庆晚报:很多人也在疑惑,陈佩斯是不是只会演喜剧?
陈佩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这一辈子,能做好喜剧已经不容易了,用儒家的话说:“吾道一以贯之。”要我今天去做煽情剧,明天去做感情剧,我做不到。再说,喜剧是在悲剧之上的,通过喜剧展现悲剧,难度更大。打一个形象的比喻,悲剧是在一楼,那么喜剧就是二楼。
你所不知道的陈佩斯
名字——1950年代,陈佩斯的父亲陈强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演出,正逢陈佩斯的哥哥出生,为了纪念这一时刻陈强将大儿子取名为陈布达,而数年后二儿子出生则取名“佩斯”。
光头——陈佩斯小时候常与别人打架,便于受伤后缝针才留光头,后来一直如此。陈佩斯自述,在中国光头是平民的一个特殊标志,所以陈佩斯演喜剧,是最容易让人俯视的。
艺名——陈小二这个艺名最早出现于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合演的小品《吃面条》。由于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良好的反响,于是在第二次的表演《拍电影》中,陈佩斯继续使用了这一化名。陈小二取自于当时北京称呼伙计的名称“小二”。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