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繁星灿烂、英雄辈出的土地。从1959年发现油田至今,大庆油田累计产生的国家级先进集体就有12个,国家级英模45人。
今年我们要记叙的,是头顶上没有耀眼光环的一些平凡人,他们是几十万石油大军中的普通一员。
倒班32年无差错的卢金萍
今年49岁的卢金萍,32年的工作履历表上只有一行字。从1978年被招工到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二油矿试验队当注水工至今,她的岗位和工种一直没变过。
32年里,卢金萍一直在倒班,每3天一个周期轮换一次夜班和白班。上夜班时不能睡觉,第二天白天要“补休”,所以卢金萍的生物钟一直处在紊乱的状态,周而复始。
粗略计算,她有3000多个夜晚在工作。
油田注水站的功能,是把采油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净化后回注到地下。注水工的任务,是保证处置和回注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卢金萍只有初中文化,但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生产管理和岗位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认真体会,学以致用,渐渐成了单位的“技术大拿”。
一次夜班检查时,卢金萍敏锐地发现注水泵的润滑油压出现些微反常,便蹲下身来仔细观察,后来,她采取妥当措施避免了设备损毁的事故,保证了生产的平稳运行。整个晚上,卢金萍除了巡检,一直守在那台设备旁。
“那次要不是卢师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台几十万元的设备很可能就报废了。”第二油矿试验队队长林春坤说。
大庆油田共有6000多个基层站队,常年在一线倒班的工人数以万计。仅第一采油厂近年统计,像卢金萍这样倒班30年以上的女工就有70多人。
从钻井工做起的大学生刘德伟
“80后”大学毕业生刘德伟,是大庆油田钻井二公司15536钻井队的技术员,但是干活的时候他与井队工人没什么两样。“去年冬天一次井架搬家,我们从第一天早晨一直干到第二天深夜,3套棉衣全部湿透了。”刘德伟说。
刘德伟说,他特别敬佩45岁的副队长,副队长在井队干了20多年,几十米之外就能从钻机的声音中判断运行是否正常,好多次把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他说:“以前学习铁人的事迹总觉得是在听故事,来到井队才发现,其实身边的每个人都是铁人,都是学习的榜样。”
打每口井前,刘德伟都会利用空余时间到周边井队了解地质特点,制定周密的方案。“什么是爱国?对于钻井人来说,国家需要石油,认真打好每一口井就是爱国最好的体现。”刘德伟说。
共和国60华诞在喜庆的气氛中临近,刘德伟的婚期也快到了。小刘还记得第一次登门拜访对方家长那天,心里很紧张,但是一见面,他和当过钻井工的岳父一下子就找到了共同话题,他们谈打井,谈找油,谈钻机,谈铁人,谈传统,谈作风,谈常常被刷新的钻井纪录……不知不觉间他们似乎忘记了各自的角色,很快成了“忘年交”。
忠实执行“三令”的郭昌云
握着郭昌云手的时候,郭师傅有点不好意思。她说:“我手上都是硬茧。”
今年43岁的郭昌云是大庆油田物业管理二公司的一名环卫班长,也是油田环卫工人中为数不多的正式职工之一。
大庆油田物业管理有“三令”:以雪为令,以风为令,以雨为令。冬天要求雪下人动、雪停路清。所以郭昌云除了完成常规工作,其实24小时处于“待命”的状态。
听到下雪的预报,郭昌云就会整夜不敢睡觉,不时地爬在窗户上观察。下雪了,她就迅速穿上棉衣带上清雪的工具来到她分管的小区,赶在天亮之前把街路上的雪清理干净。夏天下雨的时候,别人都往避雨的地方躲,郭昌云偏偏往雨大的地方跑,检查哪里的下水道不通畅。
“同样是在油田工作,都觉得钻井、采油光彩。但是看到油田一天比一天美了,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一样挺重要的。”郭昌云说。
望着郭昌云又去忙碌的身影,联想到与她一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的卢金萍、刘德伟们,以及更多没有让人记住名字的人们,记者愈加体会到:大庆油田辉煌的建设成就里,凝结着无数平凡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半个世纪风雨锤炼出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就是这样渗透在这个企业巨人的每一根血管里的。
据新华社哈尔滨9月9日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