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备部组织实施了中国载人航天试验。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孙阳摄
大事回放 1998年4月3日,中央军委作出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过去的新闻是现在的历史,未来的历史是现在的新闻。
在《中国军工报》总编辑苏扩善眼里,1998年4月6日刊于全国各大报纸头版显要位置的那条新闻,与我军的武器装备发展史息息相关——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中央军委4月3日作出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这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军委江泽民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组建总装备部,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军委对全军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已于今日起开始办公。”谈起这短短214个字,作为总装备部组建初期新闻宣传的经历者,时任原国防科工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的苏扩善仍感慨万千,消息播发的当晚,办公室的电话比平时多了几倍,甚至10多倍,要求采访的媒体和记者络绎不绝。这么高的关注度,源于人民解放军延续40年之久的三总部体制被打破;武器装备工作在组织规定上开始与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一样重要;新总部将有什么样的发展计划……新闻记录着历史,也必有其发生的历史渊源。
在总装备部成立之前,我军武器装备的具体发展方向、长远规划等工作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模式,并且,随着未来高技术战争对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要求,多个主管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部门重叠并行的管理体制也束缚了武器装备事业的发展。1998年3月,江泽民主席在一次会议上坚定地指出:今天就要作出这个决定,迅速成立总装备部。这段已成为史料的新闻,仍为重新引起人们回忆和思索创造着积极意义。
苏总编搬来厚厚一摞《中国军工报》合订本,翻阅一张张从泛黄到崭新的报纸,我们搜寻到这样的信息——
在总装备部集中领导下,我军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装备理论、法规体系逐渐成熟,构建了一套特色鲜明、系统完整的装备理论体系,为装备建设决策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装备采购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我陆军装备采购率先走向市场,一批非军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竞争,确保部队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到性能先进、质量优良、配套齐全的武器装备。总装备部组织实施了举世瞩目的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载人航天试验,培养出杨利伟、翟志刚等航天英雄。
……
往事历历,仿佛就在昨天。这张与总装备部一同成长的报纸11年的记载,不仅仅是对成就的简单描述,更是对这个年轻总部的宏大审视。
在仍散发着油墨香的字里行间重温一个个历史性时刻,感受一幕幕时代的变迁。当初,新华社消息里提出的“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已经凸显。
以察今之眼光回望历史,再以怀古之忧思考量今日。
总装备部某基地司令员张学宇对记者说,随着新装备相继列装部队,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我军武器装备要实现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李大光认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军现有的武器装备与未来作战需求比,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大机遇大挑战,必然提出大课题;新世纪新阶段,必然呼唤新使命。年轻的总装备部已拥有一个值得自豪的过去,必将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解放军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