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连9月10日电(蒋旭峰、莫红娥)出席2009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10日做客新华网。他有示,目前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也认为,经济企稳的状况并不稳定,恢复还有待一些时间。所以所谓“退出政策”现在还为时过早。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10日做客新华网 新华网张龙摄
记者:很高兴您来到新华网高端访谈。中国自去年以来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和适度性的货币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现在有"退出政策"的声音,您对此怎么看? 李扬: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所谓逆风向的政策,就是说如果经济中出现什么倾向,但是这种倾向不是特别令人满意的时候,宏观经济政策把它向回扭一下,所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其中一个应有之意。但是关键在于我们对形势的判断,如果说判断形势已经趋稳,并且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开始过热,那向回调整是应该的。
但是目前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也认为,经济企稳的状况并不稳定,恢复还有待一些时间。所以所谓“退出政策”现在还为时过早。
我也注意到,在今年刚刚召开的G20会议之前,全世界对于"退出"谈的很多,但是会后大家就不谈了。那是因为大家在G20会议上交流了一下看法,对形势做了一个重新的估计,认为形势还没有好到那种程度,现在只能说是稳定了,下滑的趋势止住了,但是回升道路还不太明朗。所以G20会议之后,大家的一个共识就是继续保持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这一点上,中国和世界基本上是同步的。
记者:现在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在谈中国的刺激方案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有人说中国经济保持比较高的增速并不难,难的是结构的优化,您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怎么看? 李扬:这个看法我基本上是同意的。因为我们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我们这样一种举国体制,对于应对危机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们的经济刺激方案,和全世界比并不是最早的,但我们是最快的,而且比较集中。
我们很快明确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扭转经济趋势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这个作用是不是还在延续,我们还要观察。同时,我们又要观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大家不妨看一看中央的文件,看看学者的讨论,几乎十几年来总是把结构问题作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提。但是调整并不容易,因为结构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尤其是经济结构大规模的调整,依赖于科技的大规模进步,这方面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征兆。
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其他主要国家的刺激政策,比如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就把新能源、低碳经济引为它未来增长的增长点。但是它究竟如何,现在还不太清楚。这种情况我们同样也遇到。所以调结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面临着和世界上相同的问题。同时还有我们特有的问题,就是我们有一些产能过剩。另外,由于中央和地方两层在推动经济增长,在实施刺激方案时,中央和地方的看法并不尽相同,于是就会出现我们的老问题,有什么重复建设、低水平重复这样一些问题。所以调结构的问题在中国可能更为突出,中央对这一点政策非常明朗,而且在温总理最近的一次讲话中,他非常坚决的谈到了调结构问题,而且谈到调结构需要用市场机制,需要用改革的方式,不止是投一点钱。
记者:出口下跌对产业结构调整有什么影响? 李扬:影响从两个层面看。第一,企业出口下跌对经济增长是直接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种不利的影响反映了我们过去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过去过于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所以以出口下跌的方式给我们一个警醒,推动我们进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它积极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调整方法,很难有个大的原则。
出口过去比较多的依赖低成本,特别是低劳动力成本和高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如果说大的转换原则,那就是我们要抛弃这样一些所谓传统优势,要寻找我们新的竞争优势。传统优势已经吃完了,低成本的劳动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环境已经被我们破坏的差不多了,资源我们已经短缺了,必须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个相反的路,我觉得大致是清楚的。
记者:企业求变是否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 李扬:企业求变和经济运行是一个整体。企业作为一个微观主体,它求变是否能变要看宏观的环境。说实话,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单独的企业想求变其实并不太容易。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企业先知,比较有远见,能够敏锐地抓住未来增长的新亮点。
我注意到中国目前的企业求变,先是消极求变,就是停在那里不做了。很多企业知道原来的路走下去会是产能过剩,会进一步亏损,所以就停下来,在等待着新的增长点。目前基本上是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大多数企业是在消极的等待。有一些企业在寻找新的增长,比如说和环境有关的,和能源有关的,和民生有关的。我们注意到,从去年以来,这几个领域的投资增长非常快,这当然是企业求变的结果。
记者:企业要发展是否必须创新? 李扬:应当说没有问题,但是创新,这个话看怎么讲。从经济发展大的脉络上看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大多数企业是跟随者,真正的创新并且开风气之先,而且赚第一桶金的是非常领先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会迅速的做大做强。大部分企业是跟着走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领先型的创新企业。
记者:企业创新有没有捷径可走? 李扬:应当说中国改革经过30年,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事都是不容易做的,从宏观上来说,从微观上来说,大企业、小企业都不要指望有什么一下子就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必须扎扎实实的去创新。比如我刚刚说的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问题,破坏环境问题,浪费资源的问题,你要扭转这三个趋势,不容易,没有捷径,只有扎扎实实的加强管理,进行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基本原则。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