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1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缺乏政治影响力,使洛杉矶华埠学生的需求长久以来遭到忽略,预计短期内区内不会增建初中或高中;更严重的是,由于学区经费删减,3年前取消了当地的自愿选择搭校车计划,学生们从搭校车“沦落”到搭公交车上学。
华埠嘉士德乐小学校长蔡倬仁在该校服务了20多年,见证了整个学生搭校车上学的演变和进程。他说,由于华埠与查斯伍兹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很大差别,早期学生到那里上课时,还真的遇到不小的文化冲击。加上当时的学生很多是第一代移民,语言障碍也是很大的问题,作为华埠境内唯一的学校,他们成为家长和学生“求助”的对象,更是校方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蔡倬仁说,最近几年学区都不断有兴建新学校的计划,但是却在华埠以外的地区,如今政府和学区都在“闹穷”,短期内华埠是不可能有一所新高中的。
70年代校车计划展开时担嘉士德乐小学校长的陈照北博士说,虽然日常的远程通勤对家长与学生带来不便,但是渐渐地大家也适应了。他表示,华埠学生都是“自愿性”加入这项计划,让他们有机会看看华埠以外地区的“真实世界”。
拥有29年教学经验、鼓励华埠学生到圣费南度谷升学的5年级老师迪克逊(SusanDickson)说,北岭的诺贝尔初中曾是该学区最棒的学校,所以比较求向上的学生,都不惜千里迢迢到那里上学。然而基于路途遥远,一旦有紧急事故或生病,家长难以在短时间内赶到学校。
对于华埠境内没有初中或高中一事,陈照北回忆说,十多年前华埠家长曾经一度向学区争取在华埠北边的玉米田兴建初中或高中。这项计划与公园、商住建筑等合为一体,可惜的是影响力不足,未受学区青睐,后来也没有其它家长“接班”继续斗争,所以兴建初中一事不了了之,数年前玉米田已被政府列为州立公园。他相信家长们没有极积去推动和争取,可能与“满足于现状”有关。
迪克逊补充,“只有吱吱叫的链子才会有人去加润滑油”,多年以来华埠小区及家长似乎没有太积极去争取,愿意和可以站出来发言的家长更是少见。此外,受限于经济及空间因素,华埠已没有地方可以建学校,即使有可能也非常昂贵。
实行了30多年的校车计划,因为学区删减预算,3年前开始不再接受新的申请。蔡倬仁说,除非学生的哥哥或姐姐,在过往3年里曾报读诺贝尔初中、查斯伍兹高中等有校车接送的学校,否则最近3年升上初中的学生,都已经是搭公交车一族了。
他透露,也试过有家长联署签名,向学区建议由家长自费租巴士载送小孩到圣费南度谷上学,然而学区也以种种理由拒绝了。转言之,未来5年里,大批学生在华埠搭乘校车的景象,将会画下句点。而华埠学生想要搭公交车到30英哩外的“好学校”念书,似乎也不太可能。届时华埠大部份华埠学生可能选择的学校,就是就是2英哩外的Nightingale初中,或4英哩外的King初中。
嘉士德乐小学老师CindyFong说,今年大部份的毕业生都到Nightingale初中。他们当中有人满腔热情,因为该初中近年来在学术表现上有所改进,但是也学生因为未能到口碑较好的诺贝尔初中而感到惊慌与忧虑。(陈家赋)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