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年的艰苦付出,“爽爽的贵阳”声名远播,不仅获得“中国避暑之都”美誉,今年6月还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8月22日至23日,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隆重召开,300余名国内外政要、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知名人士齐聚贵阳,以“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主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贵阳市乃至整个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生态优势是贵阳最大的比较优势,多少亿GDP都换不来。”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表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绿色经济,贵阳愿当"试验田",进行积极探索、积极实践。”
各方观点
生态兴则文明兴
郑万通(全国政协副主席)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由繁荣走向衰败,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变得尖锐,最终辉煌一时的文明衰败在历史的尘埃中。现代史上,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正日益成为问题。大多数国家发展的初期和中期都走过一条高污染高能耗的道路,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们对此开始进行反思,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普遍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善待地球,保护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经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要求是一致的,强调人与自然不是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提出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它的精神完全符合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近年来,生态文明理念迅速升温,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战略高度。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渐成共识,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共同建立低碳未来 托尼·布莱尔(英国前首相)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应该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感到激动。合作与友谊是未来的发展之路,我们必须共同应对才能解决未来的各种挑战,气候变化应该是我们当下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已经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城市的交通设施和楼宇使得温室气体排放过多。为了避免这种气候带来的影响,应该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我们看到莫拉克台风造成了许多人受灾。如果要避免气候变化,并不一定会影响我们的经济收益;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用科学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所承受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将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
我们必须保证全球碳排放逐步下降,到2050年之前,保证碳排放降低60%。新的全球碳减排标准,必须遵照均衡的原则,所有的国家都要采取行动。
中国已经确定要把可持续发展放到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上,今天的论坛描绘了非常美好的蓝图。60年中,中国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骄傲,我感受到了中国的这种精神与动力。
探索中国环保新路 周生贤(环境保护部部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环境形势很严峻,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的一个难题,唯一的选择就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发达的生态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为基础,引导人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远景也是现实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新世纪新阶段环境保护的灵魂,是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导向和灵魂所在。我们要积极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解决当代的主要环境问题。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探索中国环保的新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环保的新道路,需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认为某种意义上,发展就是燃烧,而科学发展要求烧掉的资源越少越好,留下的废物越少越好,加起来就是又好又快的发展。
教育理念率先革新 章新胜(教育部原副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原主席)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从白色经济到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绿色就业,这一系列重大转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它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文明形态,就是生态文明形态。要实现这个转变,归根结底是人的转变。
如果说一切靠人,那么教育就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综合性的作用。那我们教育界对此准备好了吗?我们政策的制定者和全体教育战线的人士、我们传媒界全体人士对这个问题都有了足够的认识了吗?
从根本上说,如何构建绿色的知识体系,绝不仅仅是环境学科、生态学科、经济发展学科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社会,涉及我们整个教育理念的更新,包括大众传媒理念的革命性变化。所以要做系统的准备。
生态城市别无选择 汉斯·道维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战略规划署署长)我们现在讨论的生态城市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我们不能只从工业及实业的角度看生态城市建设,我们还要看软的这一面:如何吸引人,如何让人们对气候改变、环境改变、气候暖化感到恐惧。
如果有一些城市愿意率先把自己的城市变成生态城市,这有可能形成一个潮流,但是我们要把生态城市的概念内化,让所有的城市都别无选择,而必须成为生态城市。我们不能够等着所有的城市在几十年后再觉悟。
对所有领导人来说,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很大的挑战,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方位的,要去改变现状非常困难。另外,人们的传统和文化也需改变。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
提倡现代生态道德 陈寿朋(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副产品,造成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是掌握科技的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求产出不计消耗;人对自然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人对自然的破坏只有到了危害他人的时候才会发挥作用,而当代人的行为是否影响后代人则不关乎道德。
走向生态文明时代,是人类进一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责任公平与和谐是现代生态道德最重要的主张,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公平相处,人际公平是人与自然公平的基础,国际公平更是与全球人类生态安全相联系。
对一个国家来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呼吸新鲜的空气,并且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此必须要求全民参与进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罗勇(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气候变化本身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整体变暖,不光是生物圈变暖,还包括了海洋圈等。
到2100年,全球温度可能会增高6.4摄氏度,但这还是只按现有的速度发展,所以以后到底会怎么样,决定权也在人类的手里。中国的气候也会向变暖的趋向发展,到2100年可能会升4.2摄氏度,降水等情况也会受此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生产安全也构成了威胁,比如粮食的气候特征提前,冰川的退出等。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把应对气候的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联系起来,用生态文明建设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遏制或用应对气候变化来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本报记者 刘维涛整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