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铁路建设发展成就:万里铁道“和谐”驰骋

2009年09月12日17:2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速度创造奇迹,运营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创造了世界高速铁路之最;

  建设改写历史,通车里程从建国初的1.1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底的8万公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首通火车;

  提速拉近时空,在旅行距离1000公里范围内实现“朝发夕归”,在旅行距离2000公里范围内实现“夕发朝至”;

  服务提升品质,站车设计适应旅客需求,运输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层次旅客需要,铁路提速更“提素”,旅客乘火车综合舒适度不断提高;

  发展改变生活,城际间广泛开行大密度、公交化、编组灵活的动车组列车,主要城市及城市群实现“同城效应”,旅客基本可以做到随到随走,更加方便快捷。


  今天,所有对现代化交通方式向往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百姓最生动的体验:乘火车风驰电掣般的感受。用四年左右的时间,中国铁路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路,京津城际铁路时速3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跑出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成为展示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中国名片”。

  历史铭刻奋斗的艰辛,实践闪耀发展的光芒。祖国六十华诞之际,中国铁路以世界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卓尔不凡的成效,引领世界铁路发展的潮流。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几代中国铁路人肩负国家和民族使命,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勇创佳绩所谱写的壮丽篇章。

  钢铁巨龙纵横九州

  1978年秋天,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国外考察高速铁路时,感慨地说:“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这是一代伟人对铁路加速发展的期盼,更是对国家腾飞的期盼。当时,国外的高速列车时速已达300公里以上,而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旅行时速只有43公里。

  数量少、布局偏、标准杂、质量差,这是新中国成立时的铁路烂摊子,也是铁路发展的起点。当时,全国铁路有2.18万公里,其中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1万公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点,修建了大量铁路干、支线和铁路枢纽,到1978年增加到5.17万公里。此后,铁路建设步伐逐步加快,80年代“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90年代“强攻京九、兰新,速战宝中、侯月,再取华东、西南”;到世纪之交,先后建成了大秦、京九等铁路干线,衡广、兰新等铁路复线以及一大批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铁路发展高度重视,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大决策。200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10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实施。铁路部门紧紧抓住建设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以建设客运专线、区际大能力通道、西部开发性新线为重点,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铁路建设,钢铁长龙纵横华夏大地。

  客运专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8月1日胜利通车。开通一周年以来,京津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1870万人,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营,带来了京津两地的“同城效应”;合宁、合武、胶济、石太等客运专线相继开通运营,武广、郑西、甬台温、温福、福厦等客运专线年底前将通车运营;京沪、京石、石武、哈大、沪宁、沪杭、贵广、南广、向莆等一批时速200~350公里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在建规模已达1万多公里。到2012年,将有1.3万公里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基本建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全国快速客运网,并建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及其他城市密集地区的城际铁路系统,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以上海、郑州、武汉、广州、西安、成都、沈阳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半小时至一小时的交通圈,辐射我国70%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覆盖人口达7亿多。届时,人民群众将享受到更加安全、快捷、方便、优质的运输服务,一代伟人期盼的“跑”起来变成了真切的现实。

  大能力运输通道加快建设。沪汉蓉、包西、太中银、龙厦、兰渝等一批跨区域通道项目及西部开发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并取得重大进展。到2012年,我国铁路将新增1.3万公里区际干线,并建成1万公里复线,形成我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大能力通道网和煤运网络,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区域之间客货运输能力将成倍增长,并将形成1.7万公里的双层集装箱运输网络,满足高附加值货物快速运输需要。

  既有线改造成效显著。以提速、扩能和电气化为重点,铁路部门对既有线路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2003年以来,以京沪、胶济、大包等线路电气化改造和武康、兰青复线建设为重点,全国铁路投产电气化铁路10997.4公里,投产复线5728.6公里,我国铁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现代化铁路客站和路网性枢纽加快投入使用。铁路每添新枢纽,城市再添新地标。北京南、天津、呼和浩特、沈阳、上海南、南京、武昌、昆明南、拉萨、青岛等91座现代化铁路客站已经投入使用。到2012年,将有800多座新客站投入运营。新客站设计先进、能力充足、功能完善、宽敞透明、节能环保,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旅客可以实现无障碍行走和零距离换乘,成为所在城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在路网性枢纽方面,建设武汉北、新丰镇、贵阳南、成都北等路网性和区域性编组站,同步优化枢纽布局,实现点线配套,最大限度地满足货物运输直达化、重载化和车流作业集中化需要。

  2003年以来,经国家批准先后开工建设新线3万公里,投资规模达2万亿元。今明两年,铁路部门还将争取批准新建铁路2万公里左右,投资2万亿元以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铁路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在拉动内需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完成投资3375亿元,今年前7个月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474.9亿元。到2008年底,全国铁路总延展里程达16.11万公里,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

  按照铁路建设规划和当前的建设进度,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电气化率、复线率均达到50%以上,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初具规模,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更为突出。

  科技创新领先世界

  1909年,从美国学成归国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历尽千辛万苦,主持修建的“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100年后,也是大洋彼岸的国度,被突飞猛进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所折服:“要向中国学习,建设发达的高速铁路网。”

  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中国的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表达了引进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开展相关合作的意向,要求与我国加强铁路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紧紧抓住对铁路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的技术创新项目,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铁道部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明确提出“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以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铁路自主创新道路,建立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高原铁路技术创造了世界一流水平。在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后,实现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宏伟目标;针对高原铁路运营特点,建立健全了设备检测维护、安全管理、运营环保、应急救援等管理制度。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三年来,共运送旅客889万人,格尔木至拉萨段完成货物到发量696万吨,有力地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上面火车跑,下面羊吃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发展的画面,成为青藏铁路建成运营后最为动人的场景。2008年,“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机车车辆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铁道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集中全国铁路市场,形成一个“拳头”,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内燃机车、大功率电力机车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关键技术,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机车车辆装备水平实现重大跨越。

  动车组技术方面,在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技术上,成功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在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基础上,加快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高速检测车研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已达190多组。到2012年,全国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将达到800组以上,覆盖整个快速客运网。

  大功率机车技术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产6轴7200千瓦和8轴9600千瓦大功率电力机车已在大秦、京广、京沪等主要干线批量投入使用,显示出良好的动力性能和性价比。今年以来,铁路部门组织开展更为先进的6轴9600千瓦大功率电力机车和6000马力大功率内燃机车整车试验验证工作,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机车产品系列。到2012年,全国投入运营的大功率机车将达到7900多台,占机车保有量的40%。

  车辆技术方面,自主研制的载重70吨通用货车、80吨煤炭专用货车、100吨矿石和钢铁专用货车批量投入运用,新型通用货车和经过技术改造的货车已达到货车保有量的93.4%;空调客车比例显著提升,达到客车保有量的57.1%。到2012年,空调客车将占客车保有量的66%以上;货车车辆实现更新换代,全部达到时速120公里技术标准。

  同时,适应高速铁路、提速线路和重载铁路维修需要,大力开展大型养路机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扶持一批民族企业,大型养路机械的国产化率大幅提升,作业精度和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到2012年,全国铁路配备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养路机械将达到1000台(套)左右,基本形成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维修技术装备体系。

  高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在解决轨下基础工程工后沉降控制、大断面桥梁隧道设计施工、大吨位桥梁研制应用、轨道系统产业化等难题上取得显著成果,在高速铁路的固定设施、移动设备、系统集成、列车控制、运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等一大批客运专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2007年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我国铁路全面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列车控制等成套技术,进入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先进行列。目前,全国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4.2万公里,与1997年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相比,主要城市间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间普遍压缩一半以上。

  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大秦铁路采用先进的机车同步操纵技术及大功率机车、大吨位货车制造与使用技术,大量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在2002年运量达到1亿吨设计能力的基础上,运量逐年大幅度增长,2008年达到3.4亿吨,今年将实现3.8亿吨,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2008年,“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运输调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列车运行控制技术(CTCS-2),构建了GSM-R移动通信无线传输平台,在京津城际铁路集成创新了时速350公里列车运行控制技术(CTCS-3D),在不同速度等级列车混合运行、高速线与既有线互联互通、地车安全信息连续传输、轨道电路对无砟轨道适应性等方面实现重大技术创新,我国铁路通信信号技术接近世界前沿。列车调度指挥、调度集中、客票发售与预订、货运大客户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广泛应用,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运输指标刷新历史

  2009年春运,铁路部门在40天的时间里,发送旅客总数达1.92亿人,相当于将世界排名第五的人口大国全部人口运送一遍;

  2009年“五一”小长假,5月1日当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654万人,创下单日旅客发送量的历史新纪录。

  人民铁路为人民。在加快建设发展的同时,铁路部门始终坚持把挖潜扩能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满足人民群众乘车的需求。在1997年到2007年,我国铁路先后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增加列车运行密度,发展重载运输,铁路网综合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客货运量连年大幅度增长,运输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升。从2003年至2008年,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货物发送量、日均装车数和总换算周转量客分别增长38.4%、61.1%、50.7%和59.4%。

  在大幅度增加客货运输能力的同时,铁路部门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狠抓节能减排。2008年,国家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为5.6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比2002年下降26.6%;国家铁路运输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305.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23万吨,分别比2002年下降10.7%、22.8%。

  在运输能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铁路部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社会效益第一,通过实行优先安排运输计划、优先配置车辆、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卸车,把90%以上的运力用于煤炭、粮食、冶炼、农用物资等重点物资运输,保证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的运输。目前,占全社会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是由铁路运输的,确保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铁路部门坚持把“三农”物资作为铁路运输的重点,加大对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铁路部门还多次集中开展煤炭、粮食、化肥、抢险救灾等重点物资抢运活动,在缓解煤炭紧张状况、平抑粮食价格、稳定石油供应中发挥了特殊的保障作用。

  2008年初,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斗争中,铁路系统采取内燃机车摆渡运输和迂回运输等措施,全力疏运滞留旅客,用10天时间完成了广州地区350万旅客的疏运任务,创造了铁路应急运输的奇迹。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铁路系统以最快的速度抢通受损线路,恢复运输秩序,累计开行抗震救灾专列近3.8万列,运送救灾人员53.5万人、救灾物资6172万吨,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49年到200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由1.04亿人增长到14.6亿人,增长14倍;货物发送量由0.58亿吨增长到32.9亿吨,增长58倍;总换算周转量由184.6亿吨公里增长到25106.29亿吨公里,增长136倍。60年来,铁路共完成旅客发送量461.5亿人,年均完成7.7亿人,共完成货运量674.4亿吨,年均完成11.2亿吨。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换算周转量、铁路运输密度均占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撑。

  体制改革推动发展

  在加快建设发展的同时,铁路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铁路改革的部署,坚持有利于保持路网完整性、有利于运输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等三项原则,大力推进铁路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铁路管理体制实现创新。2005年3月,成功实施了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改革,撤销了铁路分局,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了存续50多年的管理重叠弊端,提高了管理效率,释放了运输生产力。

  运输生产力布局实现重大变革。运输站段数量由1491个减少到627个,减幅58%,扩大了站段管理跨度,运力资源配置全面优化,运输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社会职能基本完成移交,主辅分离取得重要进展。铁道部将铁路物资、通信、设计、施工企业移交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管理,将铁路中小学校、医院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达到了精干运输主业和拓宽辅业发展空间的“双赢”效果。

  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加大合资建路力度,铁道部与各省市自治区广泛开展合资建路的战略合作。2003~2008年,全路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76家,吸引了地方政府、战略投资者的大量资金,改变了铁路建设仅靠中央政府投资的局面。按照“存量换增量”股权融资模式,积极推进铁路股改试点,大秦铁路公司成功上市,广深铁路公司首发A股成功,不仅搭建了铁路市场融资的平台,而且探索和积累了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宝贵经验。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按照国家对外开放整体部署和要求,铁路部门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走出去”战略,大力开展铁路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铁路建设的合作;凭借中国铁路的良好声誉和技术实力,积极开展铁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支持相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市场。目前,我国企业在境外承揽的铁路项目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已进入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等市场。2003年以来,先后开行了通往蒙古、俄罗斯、芬兰、德国等国际集装箱直达列车,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做出了积极贡献,铁路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60年艰苦卓越,60年华彩乐章,中国铁路辉煌发展的60年,见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辉煌发展。60年一甲子,60年一个轮回,攀登到世界先进行列的中国铁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renyue)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