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激情燃烧献给新中国(组图)

2009年09月13日08:3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共和国记忆·老劳模故事

  记者 肖秋生 摄影 刘耀辉

  回头想想,我这一辈子其实就干了技术革新这一件事,没忙别的,光忙这个啦!这就值啦!工作是大家干的,荣誉却给了我,所以,我说光荣属于大家,我要感谢党,感谢新中国!

  79岁的单书是从“三条石”走出来的一代工人,他亲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他以创造性的劳动,连续10年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他让生命的激情燃烧,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热献给新中国。


  在体北居民区一个普通的单元房里,记者见到了79岁的单书。虽然他曾经担任市总工会副主席的职务,可是,在他身上寻不着半点儿“官气”,依然是工人本色:朴实、热情、豪爽,说话高音亮嗓,直来直去。

  说起即将迎来的新中国60周年华诞,老人感慨良多。他说,太快啦,太快啦!当年,我还是个年轻小伙儿,现在是快80的老翁了……唉,也难怪呀,我的儿女,除了一个小儿子,全退休了。单书一共6个孩子,3男3女,除了小儿子是技术干部,其余全是工人,有的还下岗了……

  我说,有的人当了领导,先把自己的孩子和亲属安排“明白”了,您这样做,子女没意见吗?

  单老爷子把脖子一梗说,有意见也没办法!他们得理解我这个当爹的。我在总工会还分管人事呢,也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安排子女工作。可是,我不能利用职权给自己牟私利呀!那样的事,咱不干!

  上学的时候,我们读政治教科书,那上面说工人阶级具有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啥叫大公无私?单老爷子给我们上了现实的一课。

  果然是老年人好忆往昔,讲起过去的故事就特别兴奋,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篇幅所限,择其要点,就讲三个“之最”以飨读者吧。

  最难忘:

  为解放军修大炮

  1930年,单书出生在宝坻县小单庄一户农民家庭,父亲为他取名单书,是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读书人。可是,他只读到高小(小学三年级),家里就无力供他上学了。16岁那年,他来到天津三条石汇昌铁厂学徒,在契约上签字画押,就等于签下了“卖身契”和“生死文书”,学徒期间,病死、累死、工伤致死等等,一概与资方无关。他学的是钳工,还得干铣床、刨床、焊接,一个人当几个人使唤。一天挣两毛钱,交一毛钱吃饭。吃啥?棒子面窝头加咸菜。只有在蔬菜特别贱的时候,才能偶尔吃到点儿绿菜。民谣唱:“菠菜上了房,铁匠才能尝一尝”就是当时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后来,连咸菜也不给了,只给窝头。棒子面都是陈旧发霉的,攥都难成团的。买不起咸菜,就买“疙头皮”(从咸菜芥菜头上削下的皮),或者买一罐儿臭虾酱蘸着吃……后来,就连这个也吃不上,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啊!金圆券跟废纸差不多,一发钱,就往咸菜店跑,去晚了,又涨价啦。原本能买一斤“疙头皮”的,连半斤也买不到了……这日子,让人怎么活啊!

  终于盼来了解放的隆隆炮声……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啦!

  他和工人们扭着秧歌欢庆解放。上班的时间到了,却不见了老板的身影,有人说,老板跑了。

  这时来了解放军代表。军代表是个团长,既威武又和蔼,他说,咱们解放军是工农的子弟兵,是咱工人兄弟自己的军队,解放了天津,我们马上就要南下,请工人兄弟帮助我们修好大炮,我们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听说要为解放军修大炮,工人们热情高涨、干劲儿倍增。他说,我们日夜奋战,实在困极了,睡一会儿,然后爬起来接着干!为什么大家有这样足的干劲儿?新旧社会两重天呀!给解放军修大炮实行的是供给制,吃小米饭、吃新棒子面窝头,还有炒大白菜,这在当时就是美食啊!更重要的是有了翻身得解放的感觉,工人是主人,工人的劳动得到尊重,我们不是为养家糊口而干活,而是为解放全中国而劳动,无比光荣啊!这种精神力量焕发出来的干劲儿是无法估量的。还是那些人,生产效率却成倍地增长,我们不仅修好了运来的所有大炮,还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炮弹车。

  回忆起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动、兴奋的神情就洋溢在老人的脸上。他说,给解放军修大炮那会儿,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时光。我获得了精神的解放,我懂得了工作的意义,可以说,我真正的人生是从那时起步的。

  最欣慰:

  此生只为技革忙

  解放了,他由旧社会资本家的徒工成为了新中国企业的主人。1951年,公私合营,原三条石汇昌铁厂成为由国营资本控股的振华昌记铁工厂;1954年,改为联合制钢厂,后为地方国营轧钢厂;1956年全行业联合,成为国营天津轧钢一厂。

  他说,工厂的合营、合并、改造,正好印证了企业发展的道路以及新中国的建设速度。

  汇昌铁厂原来只有200多人,在三条石已经算是大厂了,只能生产制钉机等简单的机械产品,到1954年的联合制钢厂已经是上千人的大型企业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大批建筑钢材,当时,厂里使用250毫米轧机生产盘条。生产任务繁重,机器连续运转承受不了,时常出现“抱瓦”,把轴死死卡住,造成断辊,一旦“停车”,轧制中的红色盘条就冷却变硬,要用气焊枪一截一截地割下来,费时费力还造成大量废品,直接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他带领维修组的工人随时准备抢修。

  他说,那真是“抢”修啊!玩儿命干呀,顾不上吃饭、睡觉,党委书记到现场动员工人轮流休息,谁也不肯休息,影响完成任务,大家心里着急啊!

  作为维修组组长,苦干之后,单书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抢修时大家再玩儿命、干得再快,也还会影响生产,如何才能让轧机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呢?于是,他就开始琢磨关键部位的轴瓦配合结构。原先瓦是个圆筒子,整体的,机器连续运转,膨胀系数不断增加,“抱瓦”就难以避免。如果让瓦也能随着热胀冷缩伸缩有度呢?他先是用泥巴做模型,又用肥皂做模型,把“圆筒子”改为“四块瓦结构”,又与组里的工人反复研究、改进,经过几个月的钻研,向厂合理化建议委员会提交了他们的技术革新方案,得到厂领导的大力支持。结果,经过技术试验,全套轧机装上改进后的“四块瓦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超额完成了当年的生产任务。由于他在技术革新上做出的突出贡献,成为1954年天津市劳动模范。

  从此,他认识到技术革新的神奇力量,对科学技术着了迷,对技术革新着了迷……年年都有技术革新的成果,年年都有新贡献。他的技术革新成果太多了,我请他选择一项自己最得意的。他说,怎么说呢,革新不在大小,打个比方吧,每一项革新成果都好像是自己的孩子,都喜欢都得意。如果非让我挑一个,那就是“跟踪式热轧机”吧。

  1963年,他已经是主管技术工作的副厂长。厂里要扩大生产规模,决定自己搞一台热轧带钢轧机。他带领攻关组成员到上海、鞍钢参观考察,回来后进行认真分析。他说,上海的轧机还是横列式,工艺比较落后,我们不能搞。鞍钢是国家重点工程,轧机自动化程度高,可是,我们搞不起。我们要尽力而为,搞适合自己的、比较先进的轧机。于是,经过艰苦奋斗,他们自己制造出半连轧的“跟踪式热轧机”。这种轧机可谓“物美价廉”,很实用,也很耐用,最初的生产能力是年产带钢两万五千吨,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年产带钢达到5万至10万吨。冶金部在天津召开的小型轧机会上决定,用这套技术生产轧机,在全国推广使用。

  他说,我们厂里的一项革新成果,我们自己搞出的轧机,最后在全国推广,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成绩,还是大家共同的成绩,也算是给咱天津冶金行业争了光。

  从1954年到1963年,他连续10年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他不满足于在本厂搞技术革新,1963年,发起组织了河西区技术协作委员会。这是一个业余技术革新组织,成员构成是:技术人员、老工人(劳动模范)、大学教授“三结合”。

  河西区技协不仅为坐落在本区的企业,也为全市一些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比如,造纸四厂生产“玻璃纸”的喷嘴是从德国进口的,坏了就得进口,价钱很贵……经过他们的艰苦攻关,解决了喷嘴无法修理的难题,《天津日报》曾作了《老虎屁股也敢摸》的报道。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技协的活动一直坚持下来,即使在“文革”动乱中,也没有被冲垮。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天津市河西区技术协作委员会受到大会表彰。

  我们技协不仅出成果,还出人才呢,许多人成为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成为厂长、经理等等。进技协的人,我们的要求就是又红又专,要思想红技术硬,经过实践磨炼,出了一批人才。

  1978年,他调到市总工会任副主席,主抓全市各系统的技协工作。这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更广阔舞台,取得了一系列技术革新成果,比如,在他主持和推动下搞了七项技术,在全市推广锅炉节煤;比如,搞出节能材料,推广热处理炉节能;研究突破薄铸铁焊接技术等等,并且在天津举办全国节能展览,展示全市各项节能技术成果……

  他说,回头想想,我这一辈子其实就干了技术革新这一件事,没忙别的,光忙这个啦!这就值啦!1978年,我已经到总工会工作了,还非要评我个劳模。我说我已经不在生产一线了,我不同意。可是,不行,非评我不可,说是表彰我在推动技协工作上做出的贡献。工作是大家干的,荣誉却给了我,所以,我说光荣属于大家,我要感谢党,感谢新中国!

  最感悟:

  科技进步力无穷

  单书为什么能够从旧社会三条石的一个徒工,成长为新中国的技术革新能手?成长为新中国的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厂长、市总工会副主席,还成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及中共十二大代表?

  他说,时势造英雄,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单书的一切,是党和新中国培养了我,又给我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

  是的,使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新中国让他生命的激情燃烧,他获得了自觉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奋斗的无穷动力。原本只有高小文化的他,认识到建设新中国必须要有文化、必须要懂科学。以前他是想读书不能读书,解放了,党号召工人学文化,新中国支持工人学技术。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每周用3个晚上到一宫的夜校学习文化,再用3个晚上到东门里文庙的机械学校(夜校)学习技术。边干、边学、边钻研、边搞技术革新,他的许多革新成果就是这样苦学、苦钻、苦干出来的。后来,工厂迁到河西土城,每天下班之后,只要没有抢修任务,他就骑自行车赶到一宫上夜大。有时下班晚了,估计只能听半节课,他也拼命赶去听课,然后找同学借笔记,晚上再自学整理把课补上。

  这样既要工作又要学习,太辛苦啦。

  他说,也怪,从来也没觉得那是苦。一沾学习,一沾技术革新,我就劲头十足、精神十足,搞出了成果,那更是喜气洋洋,比嘛都美!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很有道理呀!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力大无穷。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行,一个国家没有高科技不行,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我到咱们现代化钢铁企业参观,看到全自动化的大生产,庞大的厂房不见几个人,工人在控制室里工作……这些,正是我们曾经的梦想呀,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心里高兴啊!60年的奋斗,我们的新中国强大起来了……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