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这被视为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此后不久,美国原来的几大主要投资银行美林、摩根士丹利等纷纷倒下,一场美国国内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随即揭开序幕。
如今,在时隔一年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已经成为全球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毫无疑问,在经历了这场经济寒冬后,人们对于原有金融世界的认识,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9月3日,在金融危机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题为“一年后,全球衰退的转折点?”的文章,对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再次进行回顾与探讨。
文章称,经济危机绝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们是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全球经济变化、政策失误和投资者判断失误造成的。但是似乎总有一个时刻———例如1929年华尔街暴跌、1997年泰国铢贬值———长期积累的趋势会结合在一起,造成信心明显丧失。就这次7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而言,这样的时刻出现在2008年9月15日,当时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全世界的银行家们都在提出一个对世界金融稳定危害最大的问题:如果像雷曼这样有名的银行都会破产,有谁是安全的?随后全球经济迅速陷入衰退。
由于吓坏了的银行家们拒绝提供贷款,全球经济活动陷入困境。有人预测,衰退会呈U型、V型或者W型,还有人担心全球经济走势会呈L型———出现漫长的增长乏力或无增长时期,就像困扰日本近20年的经济衰退一样。
幸运的是,最后一种情况并未出现,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一年以后,当决策者和专家们聚集在一起评估经济形势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看来越来越小。是的,经济状况仍然糟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收缩1.4%,是二战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但是在每个国家,经济学家都可以指出他们所说的黑暗中萌发的“绿芽”。日本、德国和法国在上一季度走出了衰退,经济学家们正忙着调高对美国增长的预测。在短暂中断以后,中国回到了充满活力的增长道路,使亚洲很大一部分地区随之受到鼓舞。
然而,即便经济开始复苏,这次衰退也不会像其他大部分衰退一样,下降的都出现回升。这次衰退对全球经济的未来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大衰退以后的世界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世界。
危机渐缓华尔街积弊难除
的确,在经历了这样一场金融危机后,世界将不再是从前的那个世界,而作为这场危机最初爆发地的华尔街,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华尔街。
一年前的9月,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的两周内,美国原来的主要投资银行或被收购、或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传统意义上的华尔街从此消失。几个月后,当美国国会最终通过法案授权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助闯下大祸的银行家时,华尔街成了愤怒的民众表达不满的最佳地点,随后更是成为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各方人士指责和批判的对象。如今,虽然金融市场已渐渐回暖,但华尔街还是经历了数十年来最深刻的一次变化。
过去一年里,随着原有主要投资银行的消失,新的四大商业银行重新洗牌,政府大规模入股金融企业,一些衍生产品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大量金融从业人员另谋生路,华尔街的金融生态发生了急剧变化。而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的干预程度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对此一向抵触的华尔街也不得不向华盛顿低头。曾经是世界上最大保险公司的美国国际集团(AIG)以及两大房贷企业房地美和房利美先后被美国政府接管,而对花旗集团的救助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政府成为花旗的最大股东。
不过,华尔街的格局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差点毁灭了华尔街的薪酬机制却根深蒂固,即使美国政府、国会数个版本的“限薪令”也没能动摇。
危机之中,华尔街在拿到纳税人的“救命钱”后,却花在高管豪华假期、办公室装修和年终分红上,这自然激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总统奥巴马甚至一度怒斥其“恬不知耻”。华尔街的巨额利润让白宫和国会担心,这些金融机构走上了以前以高风险换高收益的老路,而且在大量公共资金注入这些机构之时,它们可能更为有恃无恐。
对于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界中普遍存在的薪酬机制问题,在9月初举行的伦敦20国财长会议召开之前,欧洲方面的舆论焦点便几乎都集中于“限制金融业高管薪酬奖金”,法德等国更是主张此次财长会议和9月下旬的匹兹堡金融峰会上,能够通过一项金融业“限薪令”,限制金融业薪酬安排,杜绝金融机构高管不顾风险的逐利行为。会后,官方发表声明称,这一问题的具体细则将会交由意大利央行行长领导的环球监管组织“金融稳定委员会”,研究奖金设限以及高层薪酬问题,并于本月的美国匹兹堡峰会上公布最后结果。
不过,美国政府的兴趣却似乎并不在“限薪”上。9月3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在《金融时报》撰文,将他递交给此次20国财长会议的关于“复苏需要更多资本金”的议题公开抛出,并在会后发布的另一份名为《加强金融体系》的公告中称,公司治理和薪酬实施框架今年必须取得明确进展,这样才能在金融稳定委员会所制定的原则基础上防止过度的短期冒险行为,减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五大教训监管不力排榜首
从一年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开始,各国媒体和舆论界就在不断总结此次金融风暴的教训,而各方批评的焦点之一就是美国的金融监管。9月10日,《华尔街日报》刊出了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贝尔纳所列出的五大教训,而在贝尔纳的这份清单上,金融监管便被排在了第一位。
贝尔纳认为,强大与监管得力的金融体系应该是抵御金融冲击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越希望我们的经济以自由市场为导向,就越需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实施官方的监督和管理。这是因为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包含了很高的企业破产风险,相应的,向这些企业投资和放贷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面临着高风险。此次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贷款商之间的竞争既培育了创新,但也带来了不稳定性。”
回顾历史,美国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落后,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的保守主义。自那以后,美国历任政府基本都是秉持宽松的金融管制,遂导致后来市场中涌现出大量的金融衍生品。2007年,美国的金融衍生品总值大概是30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20多倍。金融产品的泛滥,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规避监管的行为,并最终诱发了这场华尔街灾难。
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促使了美国加速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今年6月17日,奥巴马政府正式宣布了一份长达88页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方案,这份影响深远的监管计划内容之详尽几乎涉及到银行和市场的方方面面,改革力度之大堪称上世纪3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就此,美国国会将展开一系列听证,以期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金融监管改革立法。
此次改革内容主要涵盖五大方面:一是授权美联储对大型金融公司实行强有力和持续性的监管;二是首次要求国会授权拆分那些陷入困境的大型金融公司的权力,避免个体垮台将危及整体经济;三是将联邦监管范围扩大到金融市场监管的灰色地带,复杂衍生品交易以及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交易都将置于监管之内;四是创设一个新的机构,保护抵押贷款、信用卡和其他金融产品消费者的利益;五是推动全球金融监管的协调工作。
不过,这份改革方案对于美联储来说,却可能不堪重负。根据奥巴马的计划,美联储将被赋予监管所有大型金融机构以及监督整体系统性风险的权力。奥巴马这一做法的初衷是改变之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关系复杂、漏洞重重的问题,然而评论却担心这会把美联储置于过分沉重的压力之下。
另外,它还引发了市场对于政府过度监管、扼杀创新等相关质疑。银行业则担心如果监管过于严苛会抑制创新,导致人才流失,华尔街活力不再。
前途难料奥巴马遭遇危机
这一次,美国人变革的决心看起来的确很大。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警告说,“如果不加强金融监管改革,下次经济复苏仍然会被资产市场泡沫所扭曲;没有全面的医疗改革,就很难保证长期联邦债务不会失控;不推进全面的能源政策,美国经济就会受到能源价格波动的痛苦影响;而不扩大和改善基础设施,美国的经济增长就会受到限制,发展的瓶颈到头来会加重通货膨胀压力。”
8月20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詹斯勒也要求美国国会进一步加强奥巴马政府的金融衍生品监管法案。他说,“法律必须毫无例外地覆盖整个市场,以确保我们能最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不过,在另一些人看来,任何补救措施似乎都是徒劳的,其中就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9月9日,格林斯潘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指出,再度发生全球金融危机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在一段持续的景气繁荣时期,人类本性总是会重蹈过度投机的覆辙。他说,“基本上从18世纪初开始,人类就开始了过度投机行为,其后果便贯穿于人类历史中。这是人类的天性,除非有人能够找出方法改变人类的天性,否则我们将会再度面临危机。”这位执掌了美联储18年之久,至今被许多经济观察家批评为对次贷危机负有责任的前主席,似乎已对美国在金融监管上的努力不再抱有信心。
在刚刚结束的夏季达沃斯年会上,美铝公司总裁克劳斯·柯菲德在面对记者抛出的“管理全球风险”问题时这样说,“我们相信世界上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他们也看到很多问题,比如次贷问题,比如信用问题,但是很多时候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问题已经成堆了,而爆发出来以后它就变成了大问题。”
面对堆积如山的问题,奥巴马政府的改革宏图虽然听起来很美,但至少目前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民众等待的耐心却是有限的。9月12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上万名示威者聚集在国会山前抗议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政策、新的税收政策、政府挽救银行的计划以及失控的政府财政支出等。
正如《时代》周刊在文章的最后所说,要弥补在这次衰退中失去的所有经济活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雷曼公司破产一年以后,这个世界可以尽全力共同去做的就是祈求好运。而对于奥巴马来说,除了祈求好运之外,还必须尽快明确到底该如何加强金融监管,并尽快带领美国走出危机,这不仅是美国政府与华尔街之间的博弈,更决定着自己总统命运的未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