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专家预测,今秋中美反恐对话将是层级高、政府间的战略性对话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璟贝发自北京“我很高兴地宣布,美中将于今秋就反恐课题举行对话。
”希拉里·克林顿,这位现任美国国务卿在9月10日出席欢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晚宴上的一句话,打破了中美反恐合作这个话题在舆论中持续多年的沉寂。
曾经的短暂蜜月 其实早在2001年和2002年,中美反恐曾有过一段“蜜月期”。
“中美反恐合作发轫于"9·11"恐怖袭击事件。”对于这一点,专家们毫无异议。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地区遭受恐怖袭击当晚,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外长唐家璇就分别致电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表示慰问。2周后,中美反恐问题专家就坐在华盛顿开始了磋商。由于当年4月南海撞机事件而阴霾缠绕的中美关系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印象中,“中美反恐合作在"9·11"事件后的一年半内达到了高峰,双方合作逐渐走向机制化阶段,取得多项成果。”其中,情报交流是中美最早展开合作的领域。“9·11”事件后,中国向美国提供了中国掌握的有关“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情报。2002年10月22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北京的美国驻华使馆成立了北京办事处。
另据国家反恐办专家潘光介绍,中美成立了双边的反恐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都负责不同领域,除了反洗钱小组,还有海关安全小组实行港口安全监控。
一篇论述中国对美国反恐行动“积极作出贡献”的文章做过如下梳理:中国在联合国给予美国政治和外交支持,派遣高级外交官前往伊斯兰堡帮助美国说服巴基斯坦同美国合作。在军事上,中国也对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更是作出了努力,关闭中阿边境以防止塔利班和基地分子进入中国,允许美国航母在去阿参战途中在香港停留……
相应的,美国也在中国关切的“东突”恐怖分子打击上作出一定的努力,2002年8月美国宣布“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列入恐怖组织名单。2003年“东伊运”的头目艾山·买合苏木在巴基斯坦境内美巴军队的联合行动中被当场打死。
“更重要的是,中美双方展开了反恐对话和合作机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指出。从2002年开始,每年中美之间都会举行反恐磋商。
低潮暴露深层障碍 但是,人们渐渐发现,几年之后,双方的磋商就鲜有媒体关注。
专家也承认,其实自2003年之后中美反恐合作就逐渐趋于低潮,双方除了按照前两年达成的协议中,落实具体工作、进行常规性合作之外,少有突破。
在李伟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布什虽然在形式上和各大国开展反恐合作,但实质上还是奉行单边主义。
金灿荣分析说,“伊拉克战争前,美国打击对象是"基地"组织和塔利班,这一做法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认同。但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反恐重心发生变化,将打击对象定为伊拉克、伊朗和朝鲜这些所谓的"邪恶轴心国"。这就造成中美在打击对象、重心上存在分歧。”
而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更妨害中美合作的深化。2004年10月底,美国决定释放关押在关塔那摩基地的中国“东突”分子,但拒绝将其交给中国政府,并且四处寻找接收国。
今秋对话有助跨越瓶颈 奥巴马时代的来临,为中美反恐合作带来的新的契机。
金灿荣认为,“深陷阿富汗泥潭”的奥巴马此时提出要加强美中反恐合作,可能有把中国拉入阿富汗反恐问题、希望中国承担一部分责任的考虑。
而中国方面,要消除同国际恐怖主义结合的民族分裂势力的威胁以及航运海运贸易安全的威胁,也需要美国的配合与支持。甚至有看法认为,中国有可能是在“7·5”事件之后更迫切地寻求和美国在打击“东突”分裂势力的合作。
当然,奥巴马改变布什时期反恐政策,重视多边主义,的确为中美超越之前的反恐合作瓶颈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专家们纷纷预测,今秋的反恐对话将不同以往。
“以前反恐对话多是具体部门的交流,而今秋中美反恐对话是层级高、政府间的战略性对话,从全局出发,对之前具体工作进行整体、系统讨论,就未来的具体合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潘光说。金灿荣预测,除了在之前合作的领域中技术层面上更加深入以外,双方可能在打击海盗上加强合作。李伟则认为中美双方可以借此平台寻求更多的利益共同点。
“虽然中美对各自最希望解决的"东突"问题和阿富汗反恐问题上,两国难以完全达到对方的期待,但两国的合作前景还是很乐观的。”金灿荣的观点得到了美国皮尤调查中心一项调查的佐证,“全球民众如何看待中美反恐合作的调查”显示,支持合作的比率从2006年的19%上升到2009年的50%,而反对率则由63%降低到现在的3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