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贴标 穿制服照样可跳“艳舞”
□ 薛七七
河北省保定市纪委透露,十月底前,该市六千辆公务车将全部带“标”上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据介绍,“标识”由该市纪委、监察局统一制作,张贴在公务车辆前挡风玻璃右上方,每两年审核更换一次。
与一些地方早先尝试的货币化补贴车改路径相比,保定此次实施的公车统一贴标管理,更像是一次战术意义上的监管技术改良。乍看起来,似乎颇有针对性,称其为公车管理改良迷途中的一星亮点也未尝不可。但是很显然,对它的亮度与去盲纠偏效果尚不宜估计过高,正如面对一个刚换上崭新制服的问题人物,我们没有理由就此论定其已彻底洗心革面、步入正轨。
众所周知,缺少系统性和刚硬制度化保障的局部监管技术改良,往往难具长久充沛的生命力——穿制服仍可能大跳“艳舞”,并径直奔向私字路。
譬如,新规不是明令不准公车停放和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么,“制服艳舞”的反约束之策——将车隔离在安全区,比如稍远一点的僻街陋巷、公共区域或公益性区域(此为最佳停车法),变色乔装效果岂非轻松搞掂?
至于禁令所指的其他诸种公车私用行为,亦大抵可用类似改良停车法、改良行车法“灵活”呼应之。
公车贴标,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基础性的类型化识别方式,它还需要一系列的上下游监管技术的融合辅助,否则只会流于形式主义和片面形象化的盲态窠臼。
对此,一些国家的相关监管经验倒是可资借鉴。比如在美国,除了醒目易识的公车牌照和统一标志等这些基础性监管元素,政府还为每辆公务车安装了GPS系统,专门追踪职员是否借公务之机办私事。
而瑞典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创意更是被奉为经典:专门设计了一套由电脑控制的“公务汽车监控系统”,即在每辆公车上安装了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上刻着“公务”,另一个按钮上刻着“私车”。任何人用车时,必须先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启动。
要么是监管技术上的绝对缜密、精细化与无隙可钻,且监管系统的环环相扣;要么是一劳永逸地全透明化,舍此,任何起意一时、着力一点的局部技术改良,都难脱先天缺钙贫血的宿命怪圈。
公车管理制度改革也好,其他行政公务领域的疑难杂症攻坚也罢,莫不如是。■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