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 (顾瑞珍 丁可宁)科技部部长万钢15日在此间举行的“中俄(苏)科技合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论坛上表示,纵观两国科技合作的过去和现在,由“单线流动”转为“互动合作”。
此次论坛旨在庆祝中俄(苏)建交60周年和“中苏科技合作协定”签订55周年,由科技部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共同主办。
“中俄两国政治互信的不断加强,特别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中俄科技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万钢介绍,经过多年发展,中俄科技合作主体不断拓展,领域不断扩大,形式不断创新,成果不断显现,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格局。“科技成为中俄关系中互补性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一个合作领域。”
万钢表示,“单向流动”适用于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中俄(苏)科技合作关系。上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基本处于空白,两国在合作中,主要是苏联对中国进行技术援助。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期内,在很多技术领域,俄罗斯仍然是对我国的技术输出方。
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政策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在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许多领域,中国已经具备了在互利的情况下与俄罗斯开展双向互动的科技合作的实力。万钢说,从政府到民间,双方都对两国发展平等互利的科技合作寄予厚望。
他同时强调,我国当前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青年科技人员参与中俄科技合作,培养新一代既懂语言又懂技术的人才,以拓展当前和未来的合作领域,保证中俄科技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这关系到中俄科技合作未来发展,也是维系两国科技合作关系的重要力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