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了最终裁定:在现在征收4%关税的基础上,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美国将分别对出口美国的中国轮胎征收35%、30%和25%的关税;中国商务部随即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从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起此事到作出最终裁决,这个博弈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各方的反应,反映出中美两国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奥巴马作出裁定后,中国的网民立即作出激烈反应,把矛头指向奥巴马,认为他“背信弃义”。因为在中国人眼中,美国总统就是美国权力最大的人,他可以改变美国的政策。不仅是网民,如果你翻看整个8月份中国媒体刊载的相关专家分析,你就会发现中国的专家对特保案相当乐观,大都认为奥巴马会对特保案予以否决。
当把希望寄托于总统的否决时,意味着对美国总统的信任,也意味着主动权的丧失。奥巴马的前任布什总统曾多次否决特保案例,而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没有大起大落,于是中国各界想当然地认为奥巴马会否决特保案,这里面的逻辑看似合理:搞定了美国的总统,双边关系也自然而然就搞定了,特保案这样的“小事”也就迎刃而解。
其实,这只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这次奥巴马总统没有否决特保案,倒应了旅美作家林达的一本书的书名——《总统是靠不住的》。搞定美国总统,无法搞定美国的一切。在美国,总统要受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和掣肘,要面对国会议员们的监督和各大媒体的狂轰滥炸。更有甚者,总统如果胆敢和某些强大势力作对,还可能会遭遇暗杀,这已经在美国历史上多次上演。
所以,美国总统不是万能的,具体负责特保案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聚集了一群保守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国会山上的一批议员也瞪大眼睛看着奥巴马是否会向中国“投降”,鼎力支持奥巴马竞选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也翘首企盼总统出招。这个时候,不管奥巴马是否愿意挑衅中国,不管他是不是自由贸易者,都无法逆势予以否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