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耶路撒冷9月17日电(记者黄恒 邓玉山)美国中东特使米切尔18日将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一周内第三次会谈,力图就停止扩建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与以方达成协议,并敲定下周联合国大会期间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三方首脑会谈。
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以巴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分歧巨大,且都拒绝让步,加上时间紧迫,米切尔要达到此访目的有相当难度。
米切尔15日到访以色列,当天他与内塔尼亚胡就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举行会谈,但未达成共识。16日,双方就这一问题举行第二次会谈,但再次无果而终。
众所周知,巴以和平进程存在几个关键性问题,包括边界划分、巴难民回归、耶路撒冷地位、犹太人定居点建设及水资源分配等。根据1993年巴以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上述棘手问题将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巴方一直要求以方必须拆除所有定居点,但实际上犹太人定居点却越建越多、越扩越大。美国中东和平基金会援引以色列内政部的统计数据说,1972年至2008年,仅约旦河西岸地区,犹太定居点的人口便从1182人增加到了28.58万人。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意识到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在重启巴以和谈中的重要性,试图通过向以色列施压,迫其宣布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定居点建设,以此使巴以双方重建互信基础,回到谈判桌前。
为了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压力,也为了平衡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定居点问题上使出了“太极”手法,一方面宣布有意停建定居点,一方面又为停建定居点设定了诸多条件。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政府官员对新华社记者分析说,在与美方就停建定居点问题的谈判中,以方坚持:一是部分停建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目前获准在建的大约2500套和上周新批准的450套住宅继续建设,而且所有公共设施均不在停建之列;二是坚持东耶路撒冷的定居点不属于犹太人定居点,不受任何停建协议限制;三是将停建时间限定为6个月,而不是美方希望的1至2年以上;四是认定停建属以色列单方面行为,如果以方认为巴勒斯坦方面未履行相应责任,以方随时可以恢复重建定居点。
而巴勒斯坦方面则强调,以色列必须宣布全面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定居点建设,而后才会同意恢复与以色列的和谈。巴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15日说,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与米切尔会见时重申,巴方已经准备好恢复巴以和谈,但以色列必须首先停止定居点的扩张。
此外,内塔尼亚胡15日在与米切尔会谈后接受以色列媒体采访时很不买帐地说:“(美以巴三方)首脑会议能否举行并不重要,我没要求举行这次会议。”由此可见,米切尔不要说在几天之内弥合巴以双方分歧,就是撮合下周的三方首脑会议也颇具难度。
分析人士认为,米切尔有可能在最后一刻敲定三方首脑会议。但问题在于,这样一次仅仅为了显示姿态的峰会真能给巴以和谈进程带来实质性进展吗?它是否真正意味着巴以和谈的重启呢?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