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记者 冯强 )近年来,崇文区在“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崇文处处发生着“旧貌换新颜”的可喜变化。
发展战略特色鲜明 前门大街重新焕发青春
今年,崇文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部署,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定位,大力实施“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
崇文区区长牛青山说,世界上知道崇文的人不多,但是崇拜天坛的人很多。“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用天坛作为代表符号,是一个以人为本,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以“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崇尚和谐”为理念,以三大产业功能区为支撑,以社会事业发展和城市管理为重要内容,以一流为标准的总揽全局的战略。
牛青山认为,天坛文化圈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产业的发展,区政府规划了三大产业聚集区,分别是前门文化产业聚集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和南中轴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目前,居民搬迁安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完成,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周期。
“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涵盖全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各个方面,突出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今年年初,崇文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8月,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6%。此外,崇文区地区生产总值还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区级财政收入连续5年保持15%以上增速。
“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以保持区域特色为基础,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古都风貌的保护,努力让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时尚文明对接,建设一个富有魅力的崇文。区长牛青山说,前门是古都北京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性街区,前门地区文化风貌的抢救保护是区委区政府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是一个伟大的文化作品。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四个百分之百”原则,以百分之百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前门地区整体历史风貌和民族文化保护规划与建设,百分之百地努力落实鲜鱼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前门地区古都风貌保护整体保护方案,百分之百地抢救保护前门地区现存文物、文物普查单位、挂牌院落、有价值建筑物,百分之百地抢救保护前门地区的胡同肌理和老字号。2008年,前门大街完成了自明清以来600多年间规模最大、投入最大、最为彻底的修缮整治。原址复建了正阳桥五牌楼,重现了老北京的有轨电车(当当车)等传统特色景观,恢复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成为体现古都风貌的一大亮点。
“我们的目标是把前门地区建设成为古都文明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传世作品,要不断吸收学习当代文明成果,但前门大街不论怎样变化,民族文化永远占主导地位,恢复老北京风貌,这是前门大街的修缮宗旨。”牛青山说。目前,前门大街商户入住率已达95%以上,全聚德、都一处、壹条龙、月盛斋等中华老字号民族品牌占79%,国际知名品牌占21%。同时,为了支持前门地区老字号发展,崇文区在全国率先设立了老字号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老字号贷款补贴、产品包装和形象包装。
“前门大街预定于国庆节前全面开市。百年老街将重新焕发青春活力,至少再繁荣一百年”。牛青山满怀信心和憧憬地说。他同时表示,作为传世文化作品,前门大街只是前门文化聚集区的一期工程,其后还有二街、三街、四街,占地面积达1平方公里,以恢复集建筑文化、梨园文化、会馆文会、商业文化于一体的老北京风貌。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崇文,崇尚文化之谓也。作为古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崇文区充分挖掘区域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实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崇文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级名录,目前已有1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个项目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数量在全市位居第一。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文区共有7个街道,91个社区,每年一度的龙潭庙会、明城墙文化体育节、金鱼池社区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天坛北门所临的天坛路,将建成未来的天坛文化街。2008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及流通中心在这里建成开放,吸引了世人的瞩目。牛青山表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是高端传统艺术珍品的汇集之处,力争将珍品展陈和现代拍卖机制融和起来,并整合区内资源,使传统手工艺产业重振辉煌”。天坛文化街将是“留给未来的作品”,着力体现燕京八绝——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同时汇集来自东西南北全国各地的民族文化,并吸纳部分文物。为防范仿制品滥竽充数,文化街将拥有独立的鉴定机构、拍卖机构,工美大师专业团队,对于销售假冒产品的业户,给于“出街”等严厉处罚措施。据了解,每年有数千件艺术珍品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
另外,崇文区还即将建设一座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非遗保护中心、公益小剧场五项功能于一身的全国一流的区级文化活动中心。
据统计,目前崇文区内文化创意企业1300余家,助推区财政收入每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
坚持便民利民惠民 区域环境宜居和谐
近年来,崇文百姓不仅欣喜地看到身边环境的变化,更真切地感受着自身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今年,崇文区梳理了90项民生任务、60项利民措施、30件为民办实事,推出了一系列利民工程新举措。
崇文区把发展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民生的重要保障。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新架构基本形成,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特色门诊受到群众普遍欢迎。200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崇文区居家养老实现了全覆盖。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障体系中,老人可以不出家门就享受到在养老院可以享受到的服务。牛青山说,现在居家养老包括帮老人买菜,打扫卫生等服务,以后,陪老人聊天等人性化服务也将逐步实现。
崇文区投入30亿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一大批中小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汇文中学占地面积由41亩扩大到81亩,成为北京四个中心城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高中校。11中学、50中学、109中学和广渠门中学成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区优质高中人均占有率位居全市第一。
牛青山说,崇文始终把危旧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任务,哪个地区搬迁,就把搬迁作为最大的政治,搬迁过程中,党政干部在第一线。据了解,为改善百姓住房条件,崇文先后建起了金鱼池、富贵园、国瑞城等24个居住区;还在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工程中提出了“先搬思想后搬家”的理念,创新提出了定向对接、货币补偿、产权共有、异地承租和留住修缮的“菜单式”搬迁惠民政策。近3年来,全区3.5万余户、10余万人喜迁新居,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这样大规模旧城改造的情况下,近几年没有发生集体越级访事件,而且群众送来锦旗100多面。
目前崇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55%,绿地率33.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71平方米,居全市领先水平,2008年成功跻身“国家卫生区行列”。“绿荫覆盖、花团锦簇、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新崇文呈现在世人面前。
积极创新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再创辉煌
崇文区率先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设立了城市管理综合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城市管理全面工作。同时成立区长挂帅的区综合执法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成立综合执法组,各个职能部门集合在一起综合执法,实现了法律法规的综合、执法手段的综合和执法力量的综合,有效克服了执法实践中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力量分散、日常监管失位等问题,被专家称之为“崇文模式”。在北京市城八区市容环境卫生考评中,崇文区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夺得综合排名第一,并被中国城市管理发展年会授予“中国最佳管理城市”奖。
崇文率先实施“三级信访代理”。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由区、街道和各委办局、社区等三级信访部门对上访问题分别受理,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作为代理方为信访委托人实行全程帮助,及时反映委托人的诉求,协调解决矛盾,反馈办结意见,群众可直接等待办理结果的通知。三级信访代理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据统计,崇文个人上访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今年,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4200件次,涉及问题解决率达92.7%。
下一步,崇文区将紧密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天坛文化圈”三大功能区建设,精心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09年—2020年)》,进一步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崇文区还将妥善实施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广泛开展服务企业“牵手”行动,为辖区重点企业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并积极探索建立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主线,以五好党组织考核评价机制为载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在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中不断促进崇文科学发展,再创辉煌。
崇文区简介:
崇文区是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城区东南部,区域面积16.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6万人。下辖7个街道、91个社区居委会。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崇文区的功能定位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做出贡献。
崇文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区域中部有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的标志——天坛,东北角有北京仅存的明代城垣及其角楼,西北角有前门箭楼,西南角有永定门城楼,东南角将修复历史上的左安门城楼,从而形成了“天坛居中,几楼环绕”的独有的城市空间格局。从前门到永定门的古都北京完整的南中轴线,孕育了老北京建筑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繁荣。北京工艺美术品“四大名旦”的景泰蓝、牙雕、玉器、雕漆等厂家均坐落在区域内,崇文区有着“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