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9月22日电(记者王攀)60年前,广东省外贸出口总值仅仅只有1亿美元,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构成了出口“拳头产品”;而60年后的今天,广东已经成长为中国最主要的外贸进出口区域,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中显示出顽强的抗压能力。
广东分署有关负责人介绍说,1950年,广东外贸出口仅1.09亿美元,到了2008年,广东外贸出口总值已达到4041亿美元,迅猛增长了3706倍。其中,仅2008年一年的出口值已是改革开放前30年出口值的26.9倍。
而统计数字显示,改革开放对飞速发展的广东外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1978年到1995年,广东年度进出口用了17年突破1000亿美元,其后从1000亿到2000亿美元只用了7年,而从2000亿到3000亿美元则只用了短短的2年。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若将广东作为一个地区在世界各国(地区)进行排名,当年广东的外贸出口值已经超越香港、台湾、新加坡、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位居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第11位。
庞大的加工规模和进出口规模,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激发了千千万万劳动者“要致富,到广东”的理想,还为广东赢得了“世界加工中心”的美誉,外贸已成为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成为拉动广东经济前进的三驾马车之一。
与此同时,外贸结构的转变和优化始终贯穿于广东外贸发展的整个进程。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广东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占了6成多,轻纺、工矿产品不到4成;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这一比例发生了逆转:初级产品出口11.4亿美元,占同期广东商品出口值的38.2%,工业制品出口18.4亿美元,占61.8%。
此后,初级产品出口值所占比重连年下降,工业制品所占比重节节攀升,工业制品的出口逐步占据了广东出口商品的绝对主导地位。1986年开始,工业制品的出口比重已达80%以上,广东出口商品结构的初步升级已经实现。2008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86.2亿美元,已占同期广东外贸出口值的36.8%,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升级。如今,“广东制造”的产品在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已经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
进入2009年,广东各方上下一心,积极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其中,广东省内海关以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为核心,全面拓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规范和简化通关手续,推出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多项通关便利服务措施,使广东各类企业切实享受“守法便利”的好处。
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广东外贸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经济企稳回升趋势显现。海关广东分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8月进出口降幅不断收窄,进、出口逐步回稳。今年1月广东省进出口降幅为31.1%,之后呈逐月收窄态势,进、出口值逐月回升,7月达到年内最大值,8月虽略有回落,但进口同比降幅仍比上月有所收窄,出口降幅也基本稳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