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2日电香港《大公报》22日刊文《杜绝“酒驾”需要长效机制》说,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国各地以前所未有的严厉措施整治酒后驾车,这对有着几千年酒文化传统和一向讲究“人情”的社会,无疑既是进步。
而从根本上杜绝“酒后驾驶”现象,仍面临挑战。
文章摘录如下: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国各地以前所未有的严厉措施整治酒后驾车,这对有着几千年酒文化传统和一向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无疑既是进步也是挑战。
据报道,始于8月15日的这场专项行动一个月来取得的成效:全国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65397起,其中醉酒驾驶10711起,因酒后驾驶引发交通事故320起,死亡118人,受伤351人,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37.5%、36.2%和31.0%。
同时,公安部督导检查组,对普通民众关于酒后驾驶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走访后发现,群众对酒后驾驶的后果、处理处罚知晓率均已达到90%,抵制酒后驾驶的观念已经渐入人心。
这个成果对于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8亿部、汽车驾驶员接近1.9亿人的中国来说,殊为不易。整治酒驾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酒后驾驶“零容忍”,并按现行法律规定的最高限处罚。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加大执法和管理力度,河南、山东等13个省(区、市)开展异地用警、交叉执法,坚决杜绝说情风。
经过整治,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的酒后驾车现象明显减少。北京市交管局局长宋建国表示,“酒后驾驶”反复性高,仅靠两个月的整治完全解决酒后驾驶的问题是不现实的,目前的治理模式维系成本高,希望能够用制度的常态化管理将治理深入地开展下去。”
事实上,从根本上杜绝“酒后驾驶”现象,仍面临挑战。“酒文化”的独特地位,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欢,使酒后驾车成为一个社会顽疾。此外,处罚在具体实施中很难执行也成为酒后驾车难禁的重要原因,醉驾事件发生后,往往是一张张错综复杂的“说情网”。
对此,北京的经验是“快查快办”,西城交警支队民警王横告诉记者:“任何说情都是没有用的,首都交警目前已全部使用POS机(即新型无线执法终端)开具罚单,实时查到,实时就将违法违章记录记入档案并全市联网,难以更改。”
就在“严打”的同时,是否修改法律用“重典”严惩酒后驾驶等话题也激起了各方讨论。“6.30”南京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搜狐网开展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8.64%的网民认为,酒后驾车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有4.59%的网民认为劝酒者也有责任;只有1.81%的网民认为按照现行法律处罚就可以。
法律界人士也认为,单凭交警执法,不能根治酒驾这一公共安全的危险源,修法、提高酒驾的违法成本才是良策。有专家建议,对《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法律条款进行修改完善,以加大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刑事、行政处罚力度;有人则建议在《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增加“危险驾驶罪”新罪名,对于有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等危险驾驶行为的,处以拘役、管制或者有期徒刑,对多次违法的加重处罚,对不劝阻、不制止酒后驾驶行为的同车者也要设定处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