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姚毅婧):10月1日,在国庆联欢晚会上最炫的亮点将是“光立方”。“光立方”表演以天安门国旗旗杆为中心点,4028名表演者舞动4028棵发光树表演,并进行不同颜色、不同角度的变换。
在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是表演者们辛勤的汗水。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平均每个人要做的动作达1000到2000次。表演者之一张旭友告诉记者,在日常的训练中,光“蹲起”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每日需要重复600-700次。不过,所有表演者都表示,因为科学而有趣味的训练方法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点也不感觉到苦。
表演者们在训练生活中,还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词汇,如“冒泡”和“潜水”。所谓“冒泡”,是指在集体做下蹲动作时,个别人仍保持站立姿势。于克导演说,冒的这个“泡”就像“雷”,对整体的视觉效果影响最大。“潜水”则是指和“冒泡”相对应的一组动作,即指在集体做起立动作时,个别人保持蹲姿状态。而经常“潜水”的表演者大家都会亲切地称他为“潜水员”。表演者之一的马占六说,“"冒泡"的动作很容易被导演看见,但是"潜水"的动作一般只有身边的人才能注意到,我们平时会对经常潜水的人说,你是我们连最优秀的潜水员。”
蒙眼训练法防止“冒泡”“潜水” “蒙眼训练法”,是演员们在平时训练当中摸索出来的“高招”。演员在训练中,为了不互相干扰,同时考虑到表演现场各种声音、光线变化等,发明了蒙眼训练法。这种训练法是指演员在训练时候,用眼罩蒙住双眼,跟着音乐节拍,准确地拿起道具,并且做出正确的动作。这是考验大家是否“冒泡”的关键时刻。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所有演员对节拍、道具位置都烂熟于心了。既能防止“冒泡”、“潜水”,还能增强心理素质。
武装到牙齿——笑脸训练 据杨光导演透露,在“光立方”的表演中,每一个表演者的微笑应露出多大面积的牙齿,都有详细的要求。
演员马占六对记者说:“身到,心到,表情到,形神兼备很重要。”过去我们都是军人,是威武之师的一员,所以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庄重、严肃的。现在我们必须完成从战士到演员的转变,过去我们要研究在战场上怎样打的准,现在我们要研究怎样演的好,怎样把最美的笑容,传递给每一个观众。
心理专家也投入训练当中 于克导演告诉记者,这些战士们有很多都是农村孩子,在两次彩排过程中,很多战士刚走到长安街就开始心潮澎湃。特别是到了天安门这么神圣的地方,站着都激动,表演就更加紧张了,“冒泡”、“潜水”成了经常的事情。对此,导演组专门请来心理专家,专门为临阵紧张的战士疏导心理,卸包袱。训练之余,大家谈心理感受,互相交流,彼此促进。
战士在训练之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很多工艺品,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