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8月份新基金募集总额高达500亿元的刺激,9月份新基金扎堆发行,将市场对这一月新增资金的胃口吊到了700亿以上。然而随着9月行将结束,这个数字将被证明不过是一次臆想。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获悉,9月份以来新基金发行步履维艰,大多数新基金都无法完成预设目标,一些新基金甚至不得不靠延长发行期来完成募集。
分析师认为,新基金发行的骤然降温,很大程度上是源于8月以来股市的剧烈波动,使得基民的投资信心出现了较大流失。
销售由“夏”转“秋” 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的销售经理小崔,9月以来一直为了新基金的发行四处奔波。但各个渠道的冷清让他的心情降到了冰点。“真的难以理解,突然间基民的购买热情就没了。第一周,全部计算下来销售量才不过八千来万,真是见鬼了。”小崔在电话里抱怨说。
但遭遇销售困境的不仅仅是小崔。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和多家基金公司员工交流时发现,他们都对当前新基金发行现状均表露出了一定的担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9月份连续出现多只基金延长募集期,原因就是难以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成立条件,而这在前几个月的热销中是不可想象的,之前其他基金的热销无疑给了目前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某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此次新基销售首募额估计只有10余亿,大大低于他们的心理预期。此外,多家即将完成募集的偏股型基金,募集额也多在10亿元以下。某银行系基金虽然仍创下了相对较高的募集额,但依然距此前设计的目标甚远。某业内人士预计,9月份扎堆发行的新基金,最终募集额可能超不过200余亿。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出现了几只首募百亿元以上的指数基金后,9月份大部分指数基金的发行量明显下降。分析师认为,这一方面与指数近期走势疲软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前期指数基金的发行过热,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基民的投资量,使得后来者发行遇冷。
实力强弱日益悬殊 在新基发行大起大落中,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今年以来,新基发行正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基金公司的规模、品牌效应正在新基金发行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某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首募额在百亿元以上的新基金,基本上都是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如华夏、易方达等,而首募额在10亿元以下的,则是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如中欧、金元比联等。规模、品牌正日益成为基金公司营销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让更多的资源向大型基金公司集中。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实力差距导致渠道销售力量的悬殊对比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已经多达三百只产品的基金市场中,基民的购买选择正倾向于简单化,公司品牌往往成为其选择购买基金的首要因素。而这方面,小基金公司显然不具备比拼的实力。”该业内人士说。
这种说法亦得到了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共鸣。某基金公司营销部负责人表示,在新基金销售中,一旦遭遇大基金公司同时发行产品,小基金公司几乎无计可施,只能在夹缝中抢一点份额。“没有背景,生存很难。”该负责人总结道。(李良)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