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三北防护林 仅有覆盖率还不够

2009年09月24日09:3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9月,辽宁彰武。

  站在一片及膝高的樟子松面前,你不免大失所望:“三四年了才长这么高?”但当你明白其立地条件之差,又会感叹“实属不易”。

  “请等待十秒钟,尘土消一消再下车。”在辽宁彰武实地参观采访固沙造林现场,停车前,总是被这样叮嘱。


  然而,在彰武人看来“已经好多了。”过去,即使在彰武县城里,“下班一路走回家,嘴里都会有沙子。”“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和其他风沙大的地方一样,彰武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彰武位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部,全县总面积546.2万亩;24个乡镇有23个属于沙区,沙化面积达52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占全省沙化面积总量的四分之一,是辽宁省最大的风沙区。

  1978年,彰武被列入“三北”工程建设重点县,30年来,彰武累计完成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03.7万亩,封山育林面积12.89万亩,飞播造林面积17.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9%提高到现在的34.5%,基本形成以防沙治沙为核心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成效有目共睹

  “三北”工程始于1978年,规划期限为73年,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以工程的形式搞生态建设。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下称“三北”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工程的意义已超过当时所能看到的。它对我国后来的一些生态工程的治理思路、组织措施等有许多借鉴意义。

  记者了解到,眼下正所谓“三北”工程的“关键时”:一是国务院办公厅新近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这在三北工程启动实施30年来还是第一次,其中工程建设“再加强”的意味毋庸赘述;二是按规划,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即将结束,五期规划“谋篇布局”正当时。

  或许是由于“三北”防护林常被形容为“绿色长城”,许多人误以为它就是一条长长的密密的林带。事实上,三北工程建设之初确定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使三北地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三北地区生态面貌,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促进农牧业稳产高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粮食安全。

  30年来,“三北”工程的成效确实不凡,仅举几个数字:

  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

  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营造防风固沙林561万公顷,使27.8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1000多万公顷严重的沙化、盐碱化草原、牧场得到保护和恢复,在沙区新辟农田牧场1534万公顷;

  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营造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72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5.4万平方千米增加到现在的38.6万平方千米;

  在东北、华北、黄河河套等平原农区,营造区域性农田防护林253万公顷,有效庇护农田2248.6万公顷。三北地区的粮食单产由1977年的每亩118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每亩311公斤,总产由0.59亿吨提高到1.53亿吨……

  管理有待加强

  多年来,社会上常有这样的说法:“年年造林不见林”、“种树等于种数”等等,意在讽刺只管挖坑种树,轻管护、轻森林经营的现象。在辽宁省林业厅厅长曹元看来,注重质量、强化管理是“三北”工程建设的核心。据其介绍,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辽宁省严格执行种苗“两证一签”制度,稳步推进工程建设的“四制”管理,先后出台了有关工程招投标、资金管理、检查验收等办法和规定,使三北工程造林逐步走向“设计标准化、栽植优质化、检查验收规范化、管护法制化”。

  记者了解到,从整个“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看,管理手段较弱,正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三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看,工程管理有“三滞后”,即建设标准滞后、监测体系建设滞后、科学评价体系滞后。

  据其介绍,“三北”工程启动以来,制定了一整套技术标准和规范,但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许多标准和办法与现行的国家体制和机制不相适应,急待修订完善;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建立完整的监测体系,基础数据不全,资源本底不清,不能从整体上对工程资源消长变化、沙漠化土地扩大、建设成果检查验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监测、研究,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三北”工程30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科学的工程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工程效益缺乏定性定量分析,对工程效益很难作出科学评价。

  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

  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三北”工程,与我国各领域的改革一样,是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比如改变了过去在“三北”地区片面强调营造用材林的做法;突破了过去单搞林带的旧模式和栽树就栽乔木的老框框;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并重,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人工造林的思想和做法等等。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工程建设提出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为充分发挥防护林体系的效益,三期工程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成一批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进入四期工程后,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更受重视。从过去注重成活成林、面积数量,转向注重实现生态效益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优。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中也开始转变管理模式和职能,把着力点放在研究政策、制定规则、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搞好服务上。

  记者了解到,以往的“三北”工程建设,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树种搭配不合理问题。有些专家质疑并将那些单一树种的“速生林”称之为“绿色沙漠”或“空林”。事实上这除了观念和计划问题,与投资限制也不无关系。1990年以前,国家一亩地投入3.5元,而造一亩樟子松要500元。近年国家投入不断加大,自2000年四期工程开始,每亩补助100元。而从今年起,每亩又增到200元。一位“老三北”表示,专家的说法要倾听并认真思索,但我们“不能长到50岁了回头看30岁做的事而不断指责。”

  在这位“老三北”看来,搞生态建设必须立足大的社会背景。第一步要“建绿”,第二步还要提高质量。“生态建设是个周而复始、不断继续的过程。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建绿",稳定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必不可少。”

  记者发现,这位“老三北”的看法与某些专家的观点并不完全矛盾。有专家认为,一个国家光有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是不够的,只有这片森林担当起生态、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碳汇、自然景观等多重效益的时候,才算合格。

  “三北”工程是在我国最为重要的生态区位实施的最基础、最关键的生态工程。83%的荒漠化土地、85%的沙化土地在三北地区,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达24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67%,是全国受风沙和水土流失侵害最严重的地区。三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全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里。有种说法是: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改善,势必影响全国生态改善的进程。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