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9月24日电(记者刘宝森张旭东)中国先贤孔子的后裔耗时10年续修的《孔子世家谱》24日在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曲阜孔庙举行颁谱仪式,标志着这部传承2500多年家谱的第五次大修最终告成。
这部耗资千万元人民币续修而成的新版《孔子世家谱》再次打破由其自己保持的世界最长家谱的记录,将续修前家谱记录在案的孔子后裔代数向后延续1代至83代,并将在册后裔人数增加到约200万人。
24日,曲阜孔庙安静而肃穆,3天后这里将迎来孔子诞辰2560年。
山东省官员以及承担续修工作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在孔庙大成殿前共同为新版《孔子世家谱》揭谱。
上午8时整,来自世界各地的孔子后裔代表、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1000余人身着正装、佩戴儒巾,在孔庙万仞宫墙外伫立,半小时后,在两名提炉、两名挑灯和两名引赞的引导下,队伍伴着雅正的古乐穿过万仞宫墙城门,经金声玉振坊至圣时门前。
圣时,门缓缓打开,队伍步入孔庙。神道两侧站立身着汉服的青年,他们峨冠博带,双手呈行教礼。队伍沿孔庙中轴神道前行,穿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后,分两纵经奎文阁东西掖门进入大成殿院内,在杏坛两侧肃立。
9时整,《孔子世家谱》续修告成颁谱仪式开始。主持人通过扬声器宣布“启户!”,祭孔礼乐响起,60多名乐舞生手持羽和龠跳起八佾乐舞,主祭人孔德墉恭读祝文。
乐舞毕,山东省有关官员、孔德墉及专家学者共同为大成殿外供案上用红绸覆盖的全套《孔子世家谱》揭谱。孔德墉向国家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曲阜市人民政府赠谱,并向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捐赠孔子世家谱续修档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茜说,在中华民族的族谱体系中,《孔子世家谱》以其历史悠久、传承完整、族系明晰、保存完备独领风骚,不仅为中国儒学和儒学史研究提供重要历史依据,更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素材。可以说《孔子世家谱》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湾谱牒专家廖庆六说:“能够见证《孔子世家谱》时隔一甲子的续修成功,这是我从事谱牒研究以来感到最为荣幸的一次。”
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孔子世家谱》在明朝时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约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在1937年民国时期。
第五次世家谱续修距上次续修已有60年之久,失续危机日渐加剧。早在1987年,时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的谷牧就曾提出续修建议,认为世家谱续修不可断。1998年,孔德墉在香港成立续修工作协会,并在各地建立530多个续修分支机构,10年间新搜集族人资料140多万份。
孔德墉说,续修家谱历来是孔氏族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家谱与正史、方史共成国史三大支柱,《孔子世家谱》更是如此,堪称国之瑰宝,因此这次续修也是抢救濒临断续的瑰宝。
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孔子世家谱》编辑部主任孔德威介绍,这部最新版的《孔子世家谱》收录的后裔中包括56万旧谱记载的后裔和140多万新增后裔资料。全谱共80册,4.3万页,约2000多万字,采用特制70克水文纸印刷,总重量达到120多公斤。
同时,新谱在录入孔氏族人时,首次打破性别、民族、国籍的限制,将女性收入谱中,在许多边远地区的孔氏族人经过数百年来与少数民族共居一地,相互融合通婚而入少数民族的亦可入谱,还有流寓海外已入居住国国籍的孔氏也予收入。统计显示:新谱中至少包括14个少数民族的后裔、约20万女性以及近5万名港澳台及海外孔子后裔。
“这真是我一生中惊天动地的大事!”专程从瑞士赶来参加颁谱仪式的原剑桥大学教师孔德钧说,这是她作为女性首次被收入《孔子世家谱》。“按照遗传基因讲,我们身体里流淌的都是孔子的血脉,这次修谱首次收录女性说明中国女性的地位在提高。”
来自马来西亚的孔锦华说,他的父亲很久前从中国到了马来西亚,没有进入世家谱,她从广东的支系家谱中查知自己的族系,这次能与父亲一同收录入谱感到非常兴奋。“以后的年轻人会从谱中看到自己的祖辈,知道自己是孔夫子后人”。
孔氏族人居住以山东曲阜为中心,遍及全国和海外,现存世者已逾300万人。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由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仁爱、忠孝及正直完整的人格,在思想和文化上主张“和而不同”。儒学研究者认为,这些思想对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