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联合国记者沈汀):在日前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时又分别是全球最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最为各界关注。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的发言因此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过,外界对两位领导人发言的反应却迥然不同,胡主席由于主动宣布中国的减排措施而受到绝大部分西方媒体的称赞,奥巴马则由于没提到具体的减排目标而广受批评。
全场静听胡奥发言 在气候峰会的开幕式上,会议组织方安排了包括美国、中国、日本、法国和马尔代夫等8国领导人发言。在发言者的顺序上,组织方显然动了不少脑筋。奥巴马是第一位发言的领导人。这很好理解,因为这是奥巴马首次亮相联合国会议,同时美国的态度对气候谈判的成败非常关键。奥巴马之后,会议组织方安排的是岛国马尔代夫总统发言,接下来发言的便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由于全球气候谈判目前基本可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阵营,因此胡主席的发言也非常引人关注。
当天,本报记者在会议新闻中心通过大屏幕关注峰会。记者发现,当奥巴马开始发言时,嘈杂的新闻中心一下子比较安静,记者们都在关注奥巴马是否会有关于减排的具体承诺。等到胡主席发言时,新闻中心再一次变得安静起来,特别是当胡主席在谈到中国一些具体的减排措施时,几乎所有的记者都在屏息静听。
接下来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的发言,大多数记者也比较关注,毕竟这是鸠山首次亮相国际会议。由于鸠山承诺日本将在2020年以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5%(高于欧盟的20%),因此一度引来不少掌声。当然,鸠山这一承诺有一个前提: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经济体就减排目标达成协议。
记者发现,在鸠山的发言后,不少记者便开始忙着发稿,毕竟中、美领导人的主要发言都已经结束。
务实承诺受到称赞 在这次峰会上,奥巴马呼吁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但却没为美国设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尽管与布什政府时期相比,奥巴马的立场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招致不少外界批评。而胡主席在发言中强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气候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同时,还宣布了不少具体的减排措施,因此引来了一片赞扬声,不少西方政要和媒体都表示了肯定。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胡主席的演讲表明了中国对于节能减排、对抗气候变化的决心。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表示:“我认为中国已经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政府措施,在很多领域,比如风能和太阳能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他还指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新种植的树木已经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总和的2.5倍,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还有了区域性的减排指标。”
联合国官员也普遍对胡主席的发言表示赞扬,认为中国已经在减排问题上作出了一些具体的减排承诺,预计中国很快还会出台更加具体的减排措施。
在气候问题上经常批评中国不作为的美国媒体这次也大多改变了腔调。比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报道说,中国这次作出了不少“具体的”承诺,比如说胡主席有关增加森林面积的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22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吸引了不少外国记者。而解振华也把主要的提问机会给了外国记者。媒体认为,这正好说明中国此次在减排的问题上采取了非常积极、主动的资态,愿意向外界解释中国的减排计划。
新闻链接 小岛国总统直率发言赢得尊重 在本次联合国气候峰会中,发言的各国领导人中,政治力量弱小的马尔代夫的总统纳希德紧随奥巴马发言,异乎寻常的坦率让他意外地引发了满堂彩。
纳希德当天在演讲中完全脱稿。他说,20年来,马尔代夫等小岛屿国家就像“煤矿里的金丝雀”一样,不停地向世界发出有关气候变化威胁的警告,希望终究有一天这些警告会发生效用,但实际上,“我们心里知道你们并没有听进去”。随着会议曲终人散,一切依然照旧,以至于马尔代夫都已经习惯于这样一种循环。
纳希德还表示,今年马尔代夫决心打破这一习惯。在决心当好“煤矿里的金丝雀”的同时,还要为大家指出走出煤矿的道路。纳希德在发言中还承诺马尔代夫将实现100%碳中和。
专家分析说,纳希德的演讲引起外界关注,除了用语坦率外,还因为小岛国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对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有着切肤之痛。正因此,这些小岛国虽然影响力有限,但却形成了气候谈判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