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大淀湖进行的试捕捞中,渔民起网收鱼 |
大淀湖的岸边,1600米长的渔网正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大捕捞” |
1600米长的渔网明天将撒入淀山湖的支流大淀湖
18年后,“大捕捞”重现青浦
本报记者 罗震光 撰文
本报记者 周馨 通讯员 张敏元 摄影
长1600米的渔网,数十人的联合作业,一网500亩水面的捕捞范围,起网时万鱼翻腾、“鱼”浪汹涌……在上海绝迹18年的围网“大捕捞”场景,明天将在青浦淀山湖的支流大淀湖中上演。
鱼儿少了,“大捕捞”隐退
1982年分配到淀山湖工作的宋妙龙至今还记得,那时每到鱼汛季节,淀山湖上三个水产大队的捕捞船队就会进湖“大捕捞”。
“那些鱼在网里翻腾,就像海上起大浪的样子。大围网合拢时,捞起的就像是一大团翻滚的波涛。壮观,真的很壮观。”宋妙龙至今记得,他曾经亲眼目睹的一次大丰收。“一网拉起了1300担鱼,就是6.5万公斤啊。”
由于过度养殖,水质富营养化,渔业资源迅速匮乏,“大捕捞”这种集体合作的生产方式渐渐被家庭承包水面的形式取代。
1991年鱼汛季节,“大捕捞”最后一网出水后,在上海市范围内的“大捕捞”场景宣告结束。
5年休养,淀山湖水质变好
“为了能重现‘大捕捞’的场景,我们花费了5年多的心血。”如今已是青浦区农委水产办主任的宋妙龙如是评价。
淀山湖是黄浦江上游的水源地。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过度养殖,湖水严重富营养化,湖内生态系统被破坏,野生鱼、虾甚至寻常的河鳗、蚬子显得稀缺。按照上海市第二轮三年环保计划,为恢复淀山湖原来的清秀面貌,青浦区政府于2005年取缔了淀山湖内所有围网养鱼和渔船固定捕鱼。为此,当年青浦区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回购了淀山湖内的3250亩围网、7万多条地笼网、65户网簖,改变了淀山湖上20多年“天罗地网”的景象。
近5年来,青浦区财政加大了对淀山湖“土著种苗”的投放力度,严格控制捕捞许可证的发放数量;同时启动水域生态恢复计划,利用芦苇、萍草等水生植物,鱼虾蟹及贝壳类等水生生物,逐步恢复生态多样性。
“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淀山湖里有70多种鱼类,后来逐年减少。现在我们每年投放的鱼苗主要集中在淀山湖的‘土著’鱼类,比如花鲢、白鲢、鲤鱼、鲫鱼和白水鱼等。”宋妙龙对淀山湖里的鱼类如数家珍。
淀山湖水环境质量呈现逐年改善趋势,水体自净能力有所加强。2008年,淀山湖主要污染指标氨氮和总磷浓度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了35.7%和25.2%,全湖水质总体上达到Ⅱ-Ⅲ标准。
为了检验水产资源保护和水质环境保护的成果,同时也为了与青浦朱家角旅游观光资源的有机整合,青浦区决定在大淀湖上重现“大捕捞”场景,并将此作为首届淀山湖捕捞节的重头戏。
一网下去,捕捞面积500亩
大淀湖的面积在800亩左右,是淀山湖的支流。记者了解到,为了能掌握大淀湖的渔业资源状况,以及配合捕捞节当天的时间流程,当地已经在9月初进行了两次试捕。
吴建平很忙,身为青浦区农委副主任,他这几天正在对“捕捞节”的细节工作做最后的落实和确认。从小在淀山湖边长大,吴建平对“大捕捞”的场面并不陌生,“这次捕捞节,无论是市区来的市民还是当地的年轻人,都是一次饱眼福的机会。”
“这次‘大捕捞’所下的渔网长度是1600米,一网下去捕捞面积在500亩左右。”吴建平介绍。渔网将由2条渔船沿湖边向两边拉开,整个下网过程需要将近1小时。在接下来的2小时内,2条拉网的渔船在一条指挥船的指挥下,对500亩水域进行“大捕捞”。最后在船载的卷扬机的拉动下,大网合拢,湖面上就会出现万鱼翻腾、跃出水面的壮观景象。
最值得一提的是,宋妙龙表示,这是今年淀山湖周边水域内唯一的一网“大捕捞”,据他所知,应该在上海也是独一无二的。“在上海,‘大捕捞’这种形式原本就是淀山湖渔民的特色。”
野生水产,将让游客饱口福
两次试捕,宋妙龙对大淀湖“大捕捞”的渔获产量有了把握。“估计捕捞节当天的产量可能在0.5万公斤左右。”
上海人在饭桌上是最青睐野生鱼的,菜场鱼摊上,同样的鱼种,人工养殖和野生的,两者的价格相差最大时可达几十倍。
吴建平说:“自从淀山湖拆除围网养殖后,湖里的水产就都是野生的。这次参加捕捞节的游客将会非常有口福,当天捕上的鱼会在现场进行销售,是真正的新鲜野味。”
据了解,本着吸引游客和操作的便利性,捕捞节当天渔获的售价将低于市场价。
焦点链接
国庆长假,去采茭白
在采草莓、采葡萄之后,上海的农家乐休闲又添新项目——采茭白。
9月28日至10月3日,青浦区将在练塘举行第二届茭白节。在茭白节期间,游客除了可以在练塘参观景点之外,还可以下田间参与茭白采摘体验活动,增强对茭白植物的感性认识。
活动现场设在青浦区练塘的茭白示范区内,游客可在限定时间内任意采摘,而他们的劳动成果最终还能以低于市场价格购得。采茭白活动的游客人数将被控制在每天150人左右。
焦点关注
淀山湖湖鲜何时能上市民餐桌
说到湖鲜,首先想到的几乎都是太湖,家门口的淀山湖近年来早已淡出上海市民的视线。青浦渔政部门提供的2008年淀山湖水产捕捞量数据为1700多吨,相比较上海全年70万吨的水产消费量而言,只是毫不起眼的一个尾数。“大捕捞”的重现,是否意味着淀山湖湖鲜将重新进入上海人的厨房呢?
青浦区农委水产办主任宋妙龙说:“目前还很难。在淡水鱼产量上,青浦曾经是个大户,但为了水质环境的保护,我们做了很大的牺牲。”青浦在地图上的形状有些像蝴蝶,青东、青西地区就像蝴蝶的两个翅膀。青东的经济发展很快,而青西为了保护淀山湖的水环境,在工业等各方面受到了很大限制,导致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自从2005年青浦在全区范围内拆除围网养鱼和禁止定置作业捕鱼以来,水产资源和水质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老张是朱家角渔政站的站长,将要重现“大捕捞”场面的大淀湖就是他的辖区范围。他说,这几年的水产资源保护措施很严格,禁捕、投放鱼苗双管齐下,湖里的鱼资源渐渐增多。虽然还没恢复到几十年前的光景,但改善了不少。不过,随之而来的副产品是,偷鱼的现象屡有发生。
顾建中和项顺军是青浦区盈浦街道俞家埭村的“失水”渔民,如今他们成了渔政站的协管员。9月1日凌晨3时,他们在大淀湖上巡逻时,就发现了偷捕者。听到摩托艇的马达声,两名偷捕者弃下用塑料桶改装的渔船,跳水逃走了。
老张说,偷鱼现象的出现说明鱼多了。他的数码相机记录了两次“大捕捞”试捕时鱼群在网中翻腾的镜头,但他表示,虽然初具规模,但和几十年前鼎盛时期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生态恢复需要漫长的周期。宋妙龙介绍,2005年集中整治时,为了充分利用鱼类的生态净水功能,把淀山湖上50多条相通水道箔口处的拦鱼网都拆除了。年初,曾经试图在淀山湖上进行“大捕捞”试点,但发现鱼资源相当分散,导致试点最终移至大淀湖。
在相关专家进行课题调研后,区农委水产办根据调研建议,逐步恢复水道箔口处的拦鱼网,积蓄淀山湖的鱼资源。淀山湖“大捕捞”的传统将在科学指导下,有序进行。宋妙龙很有信心地说:“未来几年内,‘大捕捞’一定会恢复,上海市民还要稍微再有些耐心。”到那时,相信淀山湖的野生湖鲜将会成为沪上百姓餐桌上的新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