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披露,由张国立、唐国强、邬君梅等172位明星参演的国庆60周年献礼巨制影片《建国大业》于9月16日下午在全国影院首映,上映一天半票房已超4500万元,预计其首周末票房有望突破亿元大关。图为湖北宜昌解放电影院,《建国大业》电影海报。中新社发刘君凤 摄
9月10日,电影《建国大业》新闻发布盛典在京举行。中影集团董事长影片导演韩三平率影片主演唐国强、张国立、许晴、邬君梅、陈坤、王建等出席了发布会。《建国大业》17日正式全国公映。中新社发张爱东 摄
最近,《建国大业》和《风声》都突破了原有的对于“大片”的固有印象,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兴趣,也显示了华语电影整合的气势。《建国大业》是一部气势磅礴,有开阔历史视野和文化意蕴的电影,也是电影人对共和国六十年的真挚感情和理性思考的集中体现。
《风声》则是对类型片的新探索,对革命者的机智和勇敢的表现多有出人意表。这种展开显示了经过了六十年的艰难跋涉和从2002年以来中国电影对“大片”的追求,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景广阔的新阶段,也已经在全球华语电影的格局中显示了中心的位置。
《建国大业》和以往表现解放战争的电影有所不同,它是用旧政协到新政协的历史来梳理和表现“新中国”建国的合法性,也就是将“新中国”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必然性加以表现。它不仅仅是战场敌我针锋相对的表现,也不仅仅是人民历史选择的呈现,而且还是在政体上国家合法性的表现。这种表现是通过艺术的细节和真实历史的精细开掘呈现的,其间对于当时活跃在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群体都通过故事情节进行了勾勒,表现了在决定中国未来的关键几年中,中国社会对一个新的共和国的共同认同的形成。因此,这部电影立意高远,备受关注的170多个全球华语电影明星一起加盟。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电影资源的整合,好莱坞也难以做到。如果没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这些明星感受到这部电影具有重要的意义,就不可能实现。这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是一个炒作的行为,而是集中显示华语电影的分量的重要举措。这些明星在电影中的表现都非常尽职尽责,虽然大明星演小角色,但往往一两个镜头就刻画出一个生动的人物,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建国大业》既是对于当年建立新中国的“大业”的表现,也是中国电影新的“大业”的表现。
《风声》则是华谊兄弟这样具有影响力的民营公司制作的。这部电影的导演陈国富是当年台湾“新电影”的代表性电影导演之一,但他多年以来就在大陆工作,并长期从事策划等幕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建立了扎实的信誉。这次他重新作为导演,主导拍摄《风声》这部完全以内地人才和市场为中心的作品,也是两岸三地的人才流动和全球华语电影资源整合的标志。《风声》对于人性的体察、对于当年在残酷的环境下,面临着严峻考验的志士形象的表现都有很高的成就。这样一部中等规模的电影以“大片”的形态出现,显示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文化已经有了更加广泛的公众认知和更加灵活的运作。以往各种尚未被发掘的类型电影现在都显示了新的可能性。如在暑期放映的动漫故事片《麦兜响当当》就是以都市生活为中心的,能够受到白领和青少年受众高度认可和欢迎的重要的作品。这种类型的丰富性其实正是电影文化具有新的丰富性和电影市场繁荣的必然结果。
《建国大业》和《风声》等电影的出现是全球电影格局和华语电影格局转变的重要的象征。过去华语电影曾经经历过内地、香港和台湾分别发展的格局。从今天看来,华语电影的格局已经伴随着内地市场的崛起而形成了。内地市场在整个华语电影市场中的主力的位置已经确立,给了内地的电影产业巨大的机会,内地电影制作在整个华语电影发展中的地位已经和内地市场的崛起一样引人瞩目。
这其实也给两岸三地的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人们认为只有美国“好莱坞”的全球影响和印度“宝莱坞”的本土制作能力才足以成为世界电影的两个中心,今天看来以大陆和两岸三地的整合为标志的华语电影的新发展也足以创造一个新的电影的中心,其前景已经清晰可见。创造中国和全球华语电影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现实的可能。(张颐武) (来源:《环球》杂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