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1号"青花瓷。 |
"南澳1号"青花瓷。 |
"南澳1号"青花瓷。 |
粤明代古沉船满载万余青花瓷,受阻天气昨未实质打捞
■新快报记者 陈淇铧 实习生 赵庆
沉寂海底440多年的明万历年间古沉船——“南海2号”,在被发现了856天后,终于于昨日在汕头市南澳县东南三点金海域启动考古抢救发掘,并正式更名为“南澳1号”。
不过,因受天气突变影响,考古队最后无法抵达沉船海域,实质性打捞工作暂未能开展,将视海况、季风等具体情况再择时日。
现场意外
新热带风暴形成 打捞或需三个月
昨日清晨,汕头南澳海面非常平静。
不过,到11时左右,“意外”出现了。南海海面有一股新的热带风暴正在形成,给打捞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最后打捞船受阻于风力,无法抵达沉船海域。出于安全考虑,实质性打捞暂时延缓。
“水下考古向来是靠天吃饭的。”现场专家、汕头大学教授隗芾告诉记者:如今东北季风即将到来,这对海底水下考古以及打捞行动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正式打捞何时开始,还要考虑到天气的原因,“天气回复正常,打捞工作才能进行。实际作业时间估计需要3个月”。
打捞方式
采取传统打捞法 先捞器物再捞船
在这次打捞前期,考古人员做了两年多的勘查后探明:目前沉船本身所携带的瓷器保存情况较好,而且南澳海域水质非常清澈,适合打捞作业。但是因海域周边礁石林立,这给打捞增加了不小难度。为此,“南澳1号”无法跟“南海一号”一样,连船带泥一起“整体打捞”;而只能采取“传统打捞法”,即先捞器物再捞船。
据专家介绍,考古队将首先在船体上部及船体附近区域布设水下探方,然后按照水下考古作业流程逐层进行考古清理、测绘、摄影和文物提取工作。待船上瓷器全部出水后,再视天气和水下的情况,制定古船打捞方案。
船上宝贝
古船载瓷逾万件 均为明代青花瓷
记者了解到,“南澳1号”上货物散布范围长约28米,宽约10米。从当地水下考古调查情况看,船上保存有大量青花瓷器,总数估计万件以上,主要包括绘有人物、花卉、动物图案的青花大盘、碗、罐、碟、盆、钵、器盖、杯、瓶、粉盒等等。数量最大的青花大盘直径多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瑞兽麒麟、富贵牡丹、仕女、书生以及花草等。不少器物的底部可见底款,包括“福”、“禄”、“富贵佳器”、“玉”等款,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
通过器物形态、纹饰和器物底款识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考察,专家断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
在挖掘启动仪式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个青花单凤博古纹盘和四耳堆双龙提罐,它们是考古队先期试探性打捞上来的。南澳博物馆馆长黄迎涛表示,前者在非洲曼布鲁伊墓柱上也曾发现过,它用在贵族的墓地,为镶嵌在外面作装饰用。
“一旦属实,可说明‘南澳1号’的商船身世,同时也证明了南澳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所处的重要地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魏峻如是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