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透析移植学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亚洲移植免疫论坛昨日在北京召开,500余位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器官移植专家汇聚一堂,重点就器官移植领域的最新进展、器官移植排异的处理、免疫制剂的合理使用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本次论坛上,由我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黎磊石院士牵头发起,由我国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共33位肾移植领域著名专家共同撰写的《中国肾移植手册》第二版也同时面世。
《中国肾移植手册》第二版
进一步规范肾移植 《中国肾移植手册》第二版也在昨日首发。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黎磊石指出,成功的同种肾移植不仅需要高超的外科手术技巧,而且要有科学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抗排异反应及抗感染措施、准确的组织配型及良好的供体器官保存技术等。
据介绍,《中国肾移植手册》第二版手册内容以适应专业知识的发展、配合相关法规制度的实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为要领,为移植医生提供结合中国实际的经验和分析,将促进中国器官移植事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陈实教授指出,移植存活率之所以能在近些年来大大提高,除了医生的移植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外,在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移植后排斥反应上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器官移植中心教授的John
J.Curtis教授指出,现在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移植后科学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剂保障移植受者和移植器官的长期生存是当前器官移植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现状 我国肾移植患者十年存活率超过60
%记者从昨日的会议上获悉,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器官移植取得了瞩目的进展,无论是肾移植、肝移植、心肺移植还是骨髓移植的数量和技术都已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中国已累计开展器官移植超过10万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我国每年开展的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万例次。
据相关统计,目前,在我国开展最多的是肾移植,累计86800例。目前,我国每年进行肾移植手术6000例左右,肾移植患者十年存活率已经超过60%,存活时间最长达32年。肝移植总数将近16000例,存活时间最长达12年,和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肝脏移植患者一年生存率只有约40%相比,我国肝脏移植患者肝移植后三年生存率已经升至75%左右。
资料显示,在美国,肝移植一年生存率为82.2%,有的肝移植中心可达到90%以上;5年生存率为70%~75%,最长生存时间达30年。
未来 最关键问题免疫制剂个体化治疗 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部主任张小东教授昨日表示,在目前的器官移植中,接受肾脏移植的患者对器官的排斥最为严重。
“本次会议讨论了影响受者存活率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许多患者在接受移植后死亡或产生并发症,这和药物的使用有关。”他介绍说,如果使用免疫制剂不足,无法充分消除受者的排异反应;如果使用过度,又会导致病人更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感染。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器官移植中心教授JohnJ.Curtis表示,对药物的使用一定要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的使用方案。如果病人有糖尿病发病危险,就要避免给患者使用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的药物,如果患者有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要避免使用导致心血管病的药物。
专家提醒 第二次接受器官移植病人排异反应风险更大 来自瑞典的HenrikEkberg教授昨日对记者表示,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一定要戒烟,因为吸烟不仅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更会增加肿瘤病的发生几率,而免疫制剂使用者的肿瘤发生风险比一般人要高。
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治疗方案 HenrikEkberg介绍说,通常对于如何给移植患者用药会有一个标准治疗方案,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病人,简单套用这个方案并不恰当。比如,对于第二次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而言,由于已经接受过器官移植,他们体内本身就有大量抗体,再接受移植时排异反应风险更大,就要加大免疫制剂的用量。
还有一些情况是由于供体器官短缺,器官供体的范围扩大,“比如,60岁以上供体的器官以前是不被选用的,因为他们年龄大,器官质量不理想,移植风险也更大,现在,由于供体短缺有时候也会使用这类器官,这时就要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青少年移植受体有逆反心理 HenrikEkberg介绍说,每个受者在不同时期用药也不同,在用药初期的方案就不适用于移植两三年后。如果患者接受移植已经存活了两三年,用药时就要考虑他们过去的病历,如排斥反应有多大、是否发生过感染等等,如排斥发生多的就不能减少抗排异类药物的用量。
此外,HenrikEkberg教授还提醒说,移植受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免疫制剂治疗的重要性,导致移植器官丧失功能的一个最关键因素是受者服药依从性差,“尤其是青少年移植受体,他们有逆反心理,所以要特别强调他们的依从性。”(赵琳琳)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