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在去世界儒学大会会场的路上,范曾先生与记者郭静(左一)边走边谈。 |
花白头发,青灰色的中式对襟上衣,气宇不凡。9月27日下午,在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现场,当范曾先生走进孔子研究院时,顿成媒体追逐的焦点,本报记者在会议间隙对其进行了采访。
着墨一小时思量几十载
备受关注的今年祭孔大典祭文全文654字,范先生着墨仅用了一个多小时,但他告诉记者,这篇祭文的酝酿过程达几十年之久。
这绝非虚言。长期以来,范先生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吸取儒释道营养,一直做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在书画艺术以及散文等方面的造诣渗透着传统文化之气。
就在当天的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上,范曾旁征博引,深得《论语》之精髓,谈起孔子所生年代正处战乱纷争时,他语气激昂,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驾着马车,食不果腹,四处游说“仁政”,“如果我们能做到他精神中的几点,那现在的人类世界就不一样了。”
这也是他祭文中的开篇语,从孔子所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写起,孔子逆境而立,倡“为政以德”,授民以礼,施民以德,恩泽后世。继而又写到孔子及其弟子所创造的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乃至超出亚洲开始走向世界的趋势,“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家精髓一直贯穿其中。
“对孔子的理解很大部分就是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我用了几十年学习理解,至今才能写出祭奠他的祭文。”范先生道。
很荣幸为先师写祭文
当初选定范先生为大典祭文书写者时,济宁市委副秘书长、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主任潘献华颇有些担忧,“范老是否会接受邀请,真没把握,但没想到前去拜会时,范老很爽快地答应了。”
对此,范先生表示,能给先师孔子书写祭文深感荣幸。他坦承对孔子的推崇可谓备至,多年来一直关注孔子文化节的举行。
“这个节日让更多人了解孔子和儒学,让世界了解孔子和儒学,在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方面很有帮助。”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去年的孔子文化节上,他向山东赠送了大型国画作品《孔子》,并参加了祭孔大典。
记者提起此事,他记忆犹新。去年此时,秋雨飘零,他冒雨站在台上,以“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讲话阐释孔子和儒家文化精神,并仰首说,正值孔子诞辰,老天下雨,真是“感谢苍天啊”。他向记者道,“今年应该不会再下雨了,还是感谢苍天啊。”
从此不会再为圣贤写祭文
此文写就后,他曾感慨,从此不会再为其他圣贤写祭文了。
两年前,在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仪式上,范先生著《炎黄赋》被雕刻在炎黄塑像之下。而今他再次用赋体为孔子写祭文,“这样可以增强文章气势,表现孔子以及儒家文化两千年来的宏伟大业。”
据悉,28日的祭孔大典主题揭幕仪式上,范先生将现场书写祭孔主题。而按照既利于观赏,又利于保护的原则,制作出的祭文石碑将存放在曲阜孔子文化园,祭孔大典结束后,范先生将与有关领导一起揭幕。
当记者提到,比较起去年金庸先生所作的《戊子年祭孔大典祭文》,到底哪个更能得到百姓认可时,范先生呵呵一笑,说自己没有发言权,祭文的好坏还是让老百姓和后人去评价吧。
本届孔子文化节上的《祭孔大典祭文》由范曾先生撰写,作为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学者、诗人,著作等身的范曾对记者感慨:“尽管写作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但这篇祭文我酝酿了几十年。”这篇654字的祭文将在28日举行的祭孔大典上由省领导恭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