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梁欢、肖梁乐姊妹 |
唐奔宵(右)和弟弟唐超影(左) |
他(她)们相貌相似、穿着相同、成绩相近,如今又迈入同一所大学学习
图文:大学里的神奇双胞胎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今年我省高校开学,校园里多出了一些十分相似的身影,他(她)们长相相似,穿着一样,考分相近,偶尔还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心灵感应”。近日,记者走近了多对双胞胎新生,了解他们的有趣故事。
最神奇
高考成绩相差一分
今年,在五对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双胞胎中,来自湖南娄底的姊妹花肖梁欢、肖梁乐高考成绩最相似,姐姐考了591分,妹妹考了592分。
从小学到高中,姊妹俩就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习,成绩不相上下,妈妈说,这是两丫头暗地比拼的结果。姐姐肖梁欢说,小学和初中,在家长的要求下,老师将她俩分在一个班。到了高中,每次分班是按成绩随机分配,奇怪的是,姊妹俩总是分在一起。至于成绩,两人不差上下,你考了年级第5名,我就是第6名。而高考,平常考610分的她们,双双失利,又考了个相近的分数。高考填报志愿,姊妹俩还想继续同学,于是填报了相同的专业——华科大经管专业,只不过最后分数未达到要求才分配到两个不同专业。
谈及兴趣,两人更是相同:都喜欢看偶像剧、喜欢周杰伦。不同的就是性格,父母认为虽然两个女儿都比较内向,不过妹妹的脾气要“火”一些。
肖妈妈说,两人从小就生活在一起,所接受的教育相同,所以成绩相近,兴趣相同还好理解,可有时还是会发生一些难以解释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在家的妹妹喊腿疼,不久,从外面回来的姐姐对妈妈说,“我的腿好疼,不知是怎么回事!”
最“尴尬”
挑衣服总能“撞衫”
一样的发型,一样的衣服,一样的包,一样款式的手机,一样的挂饰……还有,粗看上去一模一样的脸。朱瑾、朱瑜,这对来自江苏靖江的双胞胎姐妹花,分别以380分和388分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
妹妹朱瑜介绍,除了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一模一样外,两人从小就喜欢买同样的东西,即使不是同时同地,最后会发现还是买成一样了。买衣服更是如此,欣赏品位几乎一致的两人,总是不约而同地看中同一件衣服。直到现在上了大学,不在一个寝室的两人还是每天穿一样的衣服,“并不是刻意商量的,有时我想姐姐可能会穿这件衣服,我故意挑不一样的,结果,两人还是穿成一样的啦。”
朱瑜说:“我和姐姐高中的时候不在一个班,有时候我会莫名其妙地烦躁,觉得做什么都不顺。回去一问,才知道姐姐那时也心里莫名难受着呢。”
采访中,朱瑜要给姐姐打电话,刚按号码,手机就响了,她脱口而出:“是姐姐!”据她透露,她并没有给姐姐设定特别的铃声,“就是知道是她,我们每天要打好多个电话,因为不在一个宿舍,想起来什么就打给对方”。
喜欢书法,爱听慢歌,不爱追星……姐妹俩在爱好上也异常相似。可是,分数差别不大的两姐妹,为何要选不同专业呢?朱瑜说:“学一种太单调了,这样,我们可以知识互补,等于学了两门专业,父母完全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
和两姐妹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陈婷,也考上了华中大。她自豪地说,除了朱瑾、朱瑜的父母,大概只有她能分清楚两人。“朱瑜脸上有个很小很小的痣,而且时常带着笑,开朗外向。朱瑾比较内向,两人互补。”陈婷坦言,有时候很不耐烦两姐妹,“她们几乎每天都要问我相同的问题,主要是生活方面的。有时妹妹刚问完,姐姐就来问。或者在电话里,妹妹和我聊了很多,姐姐隔段时间打电话来,竟然和我聊一样的话题!”
最个性
“雷同”之处真不多
毕业于黄石二中理科实验班的唐奔宵、唐超影哥俩,今年分别以595分和623分的成绩,被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哥俩长相酷似,身材修长挺拨,面容白净端庄,记者初见他们时,若不是弟弟唐超影戴着一副眼镜,还真是难以分辨出来。
“我们除了音容体貌相像外,其余‘雷同’之处还真不多。”唐超影笑着说,作为孪生兄弟,他和哥哥从小到大也是身边不少亲友关注的焦点,总有人好奇地不断向他们打听或讲述一些神奇的“双胞胎感应”现象。“但我们听完,往往一笑置之,因为这些神奇的感觉似乎一次也没在我们身上发生过;而且我和我哥之间,也有很多的不同。”谈到这里,唐超影开始对记者罗列两人的不同之处:在上高中之前,他和哥哥一直是分班就读;两人虽在家同住一屋,但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艺术方面,他比较喜欢绘画,而唐奔宵则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弹吉他;在学习兴趣上,他偏向于生物和数学,曾获得过省级生物联赛二等奖、数学联赛二等奖,而唐奔宵则偏向于化学,曾获省级化学竞赛二等奖;就连生活用品,两人的选择也各不相同,他俩近视的度数都是300度,但唐奔宵喜欢戴隐形眼镜,而唐超影则喜欢戴框架眼镜。
“我和丈夫从没把他俩当双胞胎培养。”哥俩的母亲唐雁凌说,和其他双胞胎不同,他们兄弟俩平时不喜欢穿相同的服装,说话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这一点在两人做试卷时特别明显:唐奔宵喜欢思考,擅长于解难题,但却往往易在简单题上,因疏漏失分;而唐超影则相对严谨一些,平时便习惯做一大堆堂课笔记,极少在简单的基础题上失分,而解难题的速度则比哥哥慢不少。
虽然这哥俩有着这么多的不同之处,但进入大学校门后,两人的学习目标倒是难得的一致。“我们都打算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后再就业。”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